在戴维•迈尔斯的《社会心理学》里,人们要产生行动需要经历五个步骤:第一,是否注意信息?第二,理解了吗?第三,相信它吗?第四,记住它了吗?第五,产生相应的行为了吗?只有这五个问题的回答都是“是”,才能最终通往“行动”。在信息技术已然走向课堂的今天,我们每一位老师都注意到了信息化变革不可避免这一信息,因此我们需要真正的理解信息化,相信它能让我们的教学变得更好才能真正用信息技术来提高教学效率。
通过第一模块的共读学习,我对数字时代的学与教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利用信息技术我们可以实现许多过去做不到的事,比如用生成性材料作为教材,比如利用数据分析结果及时的把握最真实的学情,再比如利用云平台进行项目式学习等等。因此,我相信,信息技术一定会让我们的教学变得更好,更有效率。
然而,信息技术的应用并不会让我们的教学立刻获得长足的改善,这需要我们在相信的基础上采取行动,需要我们勇敢的迈出舒适区,进行刻意练习。在我看来,信息技术融合课堂最大的作用就是实现“学生中心”的教学,这需要教师首先转变观念,站在学习者的角度去思考教学。王绪溢博士“少才是多,无才能有,慢才会快”的12字理念字字珠玑,精准切中了我在日常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误区和困惑,陈蕾老师对这一理念的阐释更是让我醍醐灌顶。在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上,老师最应该培养的是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当学生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并且习惯于课堂合作时,我们就可以大胆放心的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和发现,用学生的课堂生成内容作为教材,给学生更多展示的机会,甚至翻转课堂。而信息技术的应用则是贯穿始终,实现课堂转型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