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跨年有一道特别的景观。我参加的教育行走的美仁们组织了一场超长待机、连续进行24小时的跨年直播。
最激动的环节莫过于教育行走活动的发起人张文质老师出现在直播间里,主持人郭菲老师口才已经到了口吐莲花、出神入化的境界。张老师的亲切笑脸一出现,整个直播间的屏幕就亮了起来。
张老师在直播间提到的几点让我很有感触。
他提到了欧洲人从小就带孩子看球赛,从孩子很小很小的时候就开始看,而且会一直看下去。对于他们来说球赛的胜负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他们在看比赛的过程中找到自己的归属感。
张老师提到,现代社会很多社群生活没有了,那么我们的爱在哪里呢?张老师说我们的教育行走活动就像是一个社群,我们在一起做的事情也让我们找到了自己的归属感。我们在一起做的各种各样的活动,《奶蜜盐》共读、参加教育行走、写作班、生命化教育团队。张老师的这个说法深深触动了我的内心,是的,我们这些参加教育行走的伙伴虽然来自全国各地,但是因为这个活动,我们的心是在一起的,每次相见如同老友重逢,带着期盼,一年又一年。
关于教育写作,张老师一直主张我们要回到自己的生命叙事,回到具体的细节,回到自己的班级,回到自己的课堂,回到自己的根,回到个人性,唯有个人性是不可替代的。张老师特别强调凡是人工智能可以查找到的内容都不是我们要表达的,因为没有任何意义。这一点提醒对于我们每一位热爱写作的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人工智能的发展已经越来越普及到无所不能,但是它是在一种大量数据收集的基础上进行加工和创作的,它创作不出来数据里根本没有的个性化的东西。即使将来它发展到可以自由创作的阶段,但是我相信它也只能创作做某种风格的东西,它永远代替不了一个独立的生命的全部创作和灵感。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要自己的生活里扎下跟来,细耕慢做,不管我们养育出什么样的果实,那都是独属于我们自己的个性化的东西。所以就像张老师说的那样,我们不要停止我们行走的脚步,一直走下去。
“我们走了很远很远的路才会相遇。”我们要一直坚持走到我们想要走到的地方去,走到春暖花开的地方,走到花香弥漫的地方,走到我们的理想之地。
张老师提到了很多关键词,其中一个关键词是“建设者”。他希望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是一位建设者,在我们的生活中开拓出一小片自己的天地。从我们能做的事情开始做起,从身边小事开始。做一个不断开启“微革命”的人。
张老师说我们每个人每天都要有至少四十分钟的专注阅读,阅读不同内容的有深度的文章会增长我们的见识。
张老师说随着年龄的增长,一个人的长相与阅读有关。古人说,“相由心生”,阅读会对一个人的内心产生深刻的影响,会形成我们的精神长相。经由阅读把自己重新养育一遍,让自己的生命自然绽放。
关于文质大课堂的的课程理念,晓霞院长说生命化教育的核心理念是开启智慧,润泽生命。生命化教育是张文质老师一直在从事的教育活动,也帮助了全国各地无数的家庭。我们每个人都在某种程度上践行着生命化教育的理念,在2025的开局之年,希望我们一直走在开启智慧,润泽生命的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