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股东不理解巴菲特持续投资的意义,巴菲特只好解释说,纺织厂是当地的一个大雇主,如果工会配合的话还是能赚到一些钱,而且他认为兢兢业业的察思也能给工厂带来好运,也能为伯克希尔的多元化发展提供动力,然而他背地里警告察思:“看起来工厂要开始赔钱了,我可不想出现这种局面。”
此时察思的确在努力工作,辛劳程度不亚于B夫人,他更换了生产线和纺织面料并改进了设备,同时与工会的关系缓和了。然而这些措施都不能使纺织厂胜过竞争对手,因为每发展一步都要投入更多的资金。巴菲特由此悟出一个道理:一个好的经理人在一个糟糕的行业中也是无能为力的。
根据此段描述,说明巴菲特在持续投资纺织厂,但纺织厂只有微利,随时可能转变成亏损状况。说明选择一个好的行业与选择好的经理人经营者同等重要。也说明巴菲特对纺织厂的投资是不成功的,比起巴菲特的其他投资项目是失败的。巴菲特当初可能只看到了低价,低于内在实际价值很多,没有想到纺织行业在美国是日薄西山,是日渐没落的产业,日益面临其他发展中国家的低价竞争,日益丧失市场竞争力和市场。
1980年,巴菲特暂停了曼彻斯特的纺织厂,将新贝德福德的纺织机数量保留了2/3。即使采取了这种应急措施,纺织厂在1981年还是亏损了270万美元,十分不景气。巴菲特告诉察思:“如果你不减少开支,我就让你停工。”然而察思竟然绝处逢生,这让巴菲特十分意外。
纺织厂在1981年开始亏损。巴菲特的对策是逐步收缩关停纺织厂。
事实证明,收购内布拉斯加家具商场是相当明智的投资,在一年零三个月之后,内布拉斯加的营业额突破了伯克希尔·哈撒韦纺织厂19年来营业额的总和。10年以后,总收入更是达到2.09亿美元,纯利润高达7800万美元。
巴菲特收购内布拉斯加,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伯克希尔内部的资金流转问题。因为在80年代纺织厂已经长期亏损,巴菲特不断追加投资并不能改变其市场萧条的根本局面,伯克希尔遭遇了最艰难的发展阶段。
收购内布拉斯加家具店很成功,其盈利远超纺织厂的亏损。
1984年,察思退休,回到了缅因海岸。他为巴菲特经营纺织厂长达10年,这在行业内不算短了。他很珍惜与巴菲特共事的日子,那是一种能给他带来兴奋的感觉,同时他也希望巴菲特能够给他相应的奖励,然而巴菲特却无动于衷。察思表示不解:巴菲特到底为什么当初选择了他?在察思离开纺织厂时,巴菲特只对他说了一句话:“我记得自从我走进这家工厂的第一天起,你对我就一直很坦诚。”
巴菲特为什么选择察思?因为察思的坦诚,因为察思是优秀的经理人经营者,可惜了察思的才能浪费在了纺织行业上。如果他在其他朝阳行业,可能会有更好的发展。说明选择好的行业对个人的发展是多么重要。
察思离开后,接替他的是一个纺织学工商管理学位的经理人,名叫加利·莫里森,他向巴菲特申请资金时,巴菲特果断拒绝,因为他不想再投入资金填补这个无底洞。
1985年,巴菲特决定彻底关闭纺织厂,将所有业务都停掉,使之成为一家专门从事资本运作的现代金融企业。当时纺织厂有400多名员工,很多都是技术娴熟的葡萄牙后裔,他们在几个月前就得到了辞退他们的通知,因此提早学习了其他行业的相关技能,所以在离开纺织厂后很快就能找到工作,当然收入会减少。相比之下,纺织厂的机械设备可没有这么幸运,它们以163122美元的低价拍卖给了一帮投机商人,而这些设备在1981年购入时,价格为每台5000美元,用了4年就变成了26美元一台。
巴菲特在1985年彻底关闭纺织厂,单是机械设备的沉没成本达3000多万美元,机会成本可能至少加倍,所以对巴菲特造成了巨大损失,巴菲特不得不壮士断腕。长痛不如短痛,及时止损,承认失败及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