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识别自动思维
认知模式表明,个体对情境的解释(而不是情境本身)会影响个体随后的情绪、行为和生理反应,这些解释常常以自动思维的形式表现出来。当然,有些事情总是令人困扰的,比如被人身攻击或被拒绝。然而,有心理障碍的人常常会误解一些中性甚至是积极的情境,因而他们的自动思维是有偏差的。批判性地检查他们的思维并纠正认知错误,常常会让他们感觉好一些。
自动思维的特征:
自动思维是一连串的想法,它与一条更大的思想流共存。这些思维不仅是精神痛苦的人才有的,而是我们大家常见的一种体验,尽管大部分时间我们觉察不到这些思维,但是稍加训练我们就能很容易地将这些思维带到意识层面。
这种思维似乎是自发涌现的,但是患者的潜在信念一旦被识别出来,自动思维就变得相对可预测了。治疗师关心的是如何识别那些功能不良的思维,因为那些思维歪曲了现实,让患者情绪痛苦,也可能会妨碍患者去实现预定的目标。
这种思维经常非常简短,患者常将他们知觉到的情绪当成是想法的结果,而非是想法本身。举例来说,在治疗中,患者可能会稍微觉察到焦虑、伤心、生气或者尴尬,但是对他们的自动思维毫无觉察,直到治疗师问他时他才会感觉到。
患者感受到的情绪与他们的自动思维是有逻辑关联的,例如一个患者会有想法:“我真笨,我真的无法理解大家在说什么,”并为此感到伤心,有时他又会想:“我的妻子不懂得欣赏我,”并感到生气,当他想到:“万一我的贷款申请没有通过怎么办?还该怎么办?”则感到焦虑。
这种思维通常以数据的形式呈现,但是一旦治疗室问及思维的含义时,患者可以很容易地表达出来。例如:“我真笨,竟然把手机落在家里了。”
自动思维可能是以语词的形式、视觉的形式(图像),或者是二者结合的方式呈现。除了语言形式的自动思维(哦,不)以外,患者可能形成了一个关于他自己的图像,深夜孤独地坐在书桌前,辛苦地与税捐周旋。
这种思维可以通过它们的有效性及实用性来评估,最常见的自动思维类型是:
第一种:即使客观证据与之相反,但在某种程度上思维是被歪曲的。
第二种:自动思维是准确的,但形成的结论可能是歪曲的。例如:“我没有做我承诺的事情,是一个适当的思维,但结论:“因此我是个坏人,”却并不适当。
第三种:这种思维的类型也是正确的,但锻炼是适应不良的。例如:“这需要花很长时间才能完成,我明天凌晨三点就得起床准备。”毫无疑问这个想法是正确的,但是会增加他的焦虑,降低他的注意力和动机。对于该想法的合理反应通常是强调它的实用性。最好是专注于一次完成一部分的进度,并表扬自己完成了这部分。
评估自动思维的有效性和实用性,并做出适当的回应,一般都会使情感发生积极的转变。人们通常较易觉察到与自动思维伴随而来的情绪反应,但是只要稍加训练,他们就能对自己的想法有所认识。
1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