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映潮老师是语文教学届的泰斗,很多课例和经验都值得我们细细钻研。近期开始看他有关初中语文教学的《谈阅读教学“好课”的设计》系列讲座,今天听的第一讲《“好课”设计的五项基本要求》。
于老师对“好课”的定义是:1充分利用课文;2学生活动充分;3课堂积累丰富的课。由此,对于阅读教学,他认为有六个要素(理念)需要牢牢把握:1关注语言学用,2关注技能训练,3关注知识渗透,4关注集体活动,5关注气质养成(审美熏陶),6关注时间效益。六个理念没有展开讲,但比较吸引我关注的是“集体活动”和“时间效益”。不论一个班是50人30人,都应当让学生学有所获,通过活动达成给集体设定的教学目标;“时间效益”的意思应该是不能浪费课堂时间,尤其是不能让琐碎的回答充斥课堂,“好像很丰富”的样子是一种低效课堂。另外这里他并没有提到精神情感层面的塑造,不知道后边会不会再说。
接下来聚焦语文阅读教学的五个基本要素并举例说明,分别是:
1. 非常讲究“课文研读”(以《赫尔墨斯和雕像者》为例)
2. 十分重视“教学思路“(以《狮子和蚊子》为例)
3. 关键在于“课堂活动”(以《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为例
4. 时时关注“能力训练”(以《纪念白求恩》为例)
5. 精心考虑“积累丰富”(以《我为什么而活》为例)
一个小时的讲座包含了很多有价值的课例,关键是会让听众感觉思路很清晰,小而精粹,这大概就是于老师的风格,素而深美,也让我在听讲过程中产生了一个主要想法:有关“课堂教学思路清晰”这一点。
“教学思路清晰是所有教师教学设计水平的第一反映。”不论是我自己的课,还是旁听JJL很多老师的课,都会在有意无意地以“教学思路清晰”作为第一准则,围绕这个核心,教学设计得严谨少声也好,繁复活泼也好,这都提现对学生的关注和理解。上周三去听房征老师上八年级上册《多边形内角和》一课,不同于以往总觉得学生反应激动才算课堂成功,这节课也让我有了新的感受。
这节课最开始以旧带新,由三角形内角和引入,带领同学们进一步探究多边形内角和问题。前10分钟左右,通过将多边形分成(n-2)个三角形的方式,得出内角和公式。接下来引申到正多边形外角和,再推理得出正三角形外角和公式。我以一个学习者的角色来听这堂课,到了后边解题比较烧脑,也同这个班的同学一起思考(感觉教室里安静时能够听见脑筋转动的声音……),不过因为老师的思路一而贯之,且能在关键点上做一下“缓冲”(如前三分之一时间时,学生有点疲乏,抛出“正180边形内角和是什么样子”的问题并绘图,激发了大家的兴趣点;正多边形外角和想不出来时,从三角形、四边形开始引入),循序渐进。同学们回答比较少,老师主讲但不啰嗦,每一句话都能到点上,配合做题讨论的时间,整节课清晰又不失节奏,这可能就是优秀数学课堂的魅力,也是房老师的魅力。(如果非要从外行人的角度来谈数学课的设计,我认为或许在课前提出“正180/360边形内角是多少度”的问题,引发同学思考正多边形内角和问题,课堂会更活泼一点……这是在没考虑学生理解水平的设定下。)
以前上的一次《诫子书》的公开课,高老师写了听课记录,说那一节是“素课”,大概也有点赞课堂设计思路清晰的意思。课堂设计“思路清晰”和“活动丰富”或许不是一个范围的两个概念,干国祥老师的《饮酒(其五)》思路清晰且活动不丰富,彭才华老师《忆江南》除了反复朗诵、听歌曲外也没有设置很多活动,倒是现在的新课会带上活动丰富、情景化的“套子”……这一点值得我继续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