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开学,赵红英在孙银花的催促下带着自己的分数单去了离家最近的一所高中,号称县六中,在那里,她遇见了任凤霞。
说这所高中离家近,走过去也要两个小时。坐车,车很少。孙银花和赵文斌商量,要不要买辆自行车。自行车一百多块,赵文斌舍不得,况且,老二也在吵着要自行车,小的上中学,看着人家有车,两眼也发光。
赵文斌想老二赵红建去学手艺,砖匠木匠篾匠漆匠裁缝都行,学手艺,木匠是三年,其他的两年或一年,吃住在师父家,给师傅先做长工,他不愿意。
他爸说,你出了师,做几年,以后带徒弟也是这样啊,不挺好的吗?不干,正好,听说大队部要办厂,他就准备进大队的厂,先在家跟着父亲种田砍柴。赵文斌看着不顺眼,挑不了多少东西,做不得重活。
赵红英进了六中的补习班。县六中,其实离县城也很远,躲在小山丘之间。山丘很矮,只是山脉的最后一点余波而已,校园一边是树林,小河,河岸,然后往下就是个比较大的平原,种水稻的田野,几个村子浮在田野上。
学校对补习班很重视,派了学校最强的阵容。因为这所学校高考成绩全靠补习班,应届生就没有上线的。
进了学校,她有些心凉,这学校还不如她的初中,更萧条一点。学校原先一排六间教室,高一两个班,高二文理班,补习班两个。从明年开始,得有高三了,听说学校正准备另外做两间教室备用。
没有礼堂没有图书馆。食堂简陋,连吃饭的地方都没有,都端回宿舍吃。宿舍更简陋,都是铺,不是床。
然后学校正中间是一块空地作为操场,也没有体育器材。后来她看见高一的学生上体育课就是跑步,做操。
在宿舍,她第一次遇见了任凤霞,第一眼就看见了她,她像城里人。任凤霞长得漂亮,瓜子脸,脸白唇红,薄刘海笼在弯眉上,一条大辫子拖在后腰,她的衣服也显得白而清爽。她轻启朱唇,声音清脆。
任凤霞做了她的同桌,这让赵红英的心情好了起来,任凤霞爱说笑,人也热情。在这个班上也是亮点。
同班的还有个有点驼背的女生,见人微微一笑马上低头。听说父亲是赤脚医生。其他同学的家庭多多少少有点沾知识分子的边。只有赵红英和任凤霞两家父母都是农民。
任凤霞的爷爷做过小生意,赵红英的大爷爷是地主,大爷爷的子女早不在赵墩,已经不来往了。她爷爷有过几亩地,后来分掉了大家都一样。要不是跟任凤霞聊天,她都忘了她家也曾小小地辉煌了一下子。
补习班有六十多人,班上桌子凳子挤得满满当当的。第一天上课的时候,赵红英和任凤霞早早进了教室,她们被分在讲台下第二排的好位子,因为赵红英成绩好,另外,女生也不多,只有十二人,都安排在中间了。隔壁理科补习班女生更少,只有四位,而男生有六十多人。女生成了稀罕物种,男生们盯着她们交头接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