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舐上腭怎么做?
描述1
正确的舌抵上腭
一般是两种办法:一种是舌头弯曲,舌尖顶在天池的位置(这样的方式比较少见,是一些门派单传师父当面指点,不建议),另一种是舌尖顶上腭最后的纹路位置,然后是舌头的中间位置平顶在天池,舌体宜直不宜卷,宜轻不宜重
做完上面的那些只会,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就是将嘴唇轻轻闭上,牙齿微微分开(有些是要求紧闭,看个人所学),尽量面带微笑,这样你的金津玉液两个穴位才能够更好地打开。
描述2
正确的操作方法是:
口唇轻闭、牙齿扣拢,舌尖即会自然地抵在上腭与上牙龈之间(实为龈交穴内侧),舌体宜直不宜卷,宜轻不宜重,因其上通脑髓,恐其往下泄气,用舌顶住天池穴,引真气由玄膺穴(玄膺穴在巧舌之后)下降丹田,生有甘露,顺归气管,过十二重楼。
闭口藏舌,舌顶上腭在从前是要把舌尖反卷过来成90度,以舌尖底面顶到上腭部位。闭天池,一是为了开玄膺,玄膺一开真息往来畅通无阻,二是闭天地易生津。舌根下有生津两穴:左为金井,右为石泉。静坐往往有津液满口的现象,并感清甜。此时用吞律法将津液吞入腹内。即舌顶上腭不动,将津液吮至舌根待欲喷呛时引颈吞下并“汩汩”有声。据说这样引吞能直接入任脉化为阴精,是造精之捷径,健身之妙法。
描述3
津液吞下时要用意识引导
在等消息吞津液中一定要把面部神经放松,嘴角一定要展开,呈似笑非笑状态,要把自己修炼的非常祥和。
描述4
正确的舌抵上腭是口中发“尔”声。随着发音舌头会回卷,那么舌尖所抵之处才是真正的“天池穴”。
舌抵上腭在太极内功练法中也叫做“ 柱舌”,古时也称之为 “搭鹊桥”,是内功练法三调中的“调身”秘钥之一,在道家内功修炼中有重要作用。
在正宗的练法中却非有意地将舌头卷起抵住上腭来进行练习,否则将“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徒具其形,而不能得其妙。
其正确的操作方法是:把口唇轻闭、牙齿扣拢,然后默念“尔”字音,舌尖即会自然地抵在上腭与上牙龈之间(实为龈交穴内侧),其力道宜轻不宜重,以自然卷曲上搭为宜。这样就把天池接上了。
在太极内功练法中除了这一方式方法,还有一种舌抵上腭不是人为的,则更是高级,高妙。这种方式方法类似于“活子时”,是在体内道炁真机发动之时,也就是真正的任督二脉周天运转时,舌头会自动往“天池穴”搭,道家古法称之为“鹊桥飞架”。
真正的小周天非有5到7年的时间绝无可能。这还得说得的是正法,每天都要勇猛精进,个人天赋俱足。因为人体之气根据不同功能有很多种,这种真正周天通开的真气是需要经过常年累月的不断提纯积累才能形成的。
描述5
正确的舌抵上腭是,口中发“尔”声,舌尖所抵之处就是。也就是图中的位置 2或 3,都可发“尔”声。
首先我们可以藉由人体基本构造的了解,在鼻腔与口腔之间,即上颚处称为「金桥」,又曰「上鹊桥」,有二窍(唾液分泌腺),舌根下亦有二穴(左为丹井,右为石泉),此处正是廉泉穴(唾液分泌腺)。口腔后为咽喉,喉头下接气管,为唿吸空气出入之处;咽头下接食道,为饮食进入胃的通路。如用舌头沿上腭滑至上腭最后无骨坑凹那里的那地方确认为鹊桥的话(位置3),但是这地方靠近喉咙,舌头顶那里的话又弯的厉害?舌头发酸的很?是这位置吗?
舌抵上腭即柱舌,古名为“搭鹊桥”,是气功“调身”中最基本的内容之一,在气功修炼中有重要作用。气功修炼,重在调心。心乃“君主之官”、“五脏六腑之大王”,而“舌为心之苗”,故舌抵上腭不仅有利于调心,而且对五脏六腑均有一定的调节作用。任脉经穴,下起于会阴,上终于承浆(位于下颏唇沟的中点);督脉经穴,下起于长强而上止于龈交(位于上唇系带与齿龈连接处),舌抵上腭,可以上承督脉之龈交而下接任脉之承浆,对于沟通任督二脉气血的运行、形成“周天运转”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故古人将舌抵上腭形象地称为”搭鹊桥”。
那么舌抵上腭该如何操作呢。
按正宗的传授,并非是有意地将舌头卷起抵住上腭,否则将“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其正确的操作方法是:把口唇轻闭、牙齿扣拢,舌尖即会自然地抵在上腭与上牙龈之间(实为龈交穴内侧),而绝不可将舌头翘起用力抵住上腭。位置1 。
或口中发“尔”声时舌也可顶在图中位置2的地方(即在 1和 3之间皱纹多的当中为鹊桥)这样舌头比较舒服难道是这个位置正确吗?
舌顶上腭,有一本《八宝硬气功》的书有谈到怎么 "舌顶上腭" ,具体内容如下:舌体宜直不宜卷,宜轻不宜重,恰在靠近上牙根处。但一本道教典籍介绍是舌尖顶在硬腭和软腭之间。说上腭是天池穴,因其上通脑髓,恐其往下泄气,用舌顶住天池穴,引真气由玄膺穴下降丹田,生有甘露,顺归气管,过十二重楼。
闭口藏舌,舌顶上腭的做法,从前是要把舌尖反卷过来成90度,以舌尖底面顶到上腭部位。因在人之上腭有两个小窝,叫做“天池穴”。故上腭是天池穴所在,位置在上牙床内寸许凹陷处,口念“尔”字舌尖所触部位。闭天池,一是为了开玄膺(玄膺穴在巧舌之后),玄膺一开真息往来畅通无阻。再则闭天地易生津。舌根下有生津两穴.左为金井,右为石泉。静坐往往有津液满口的现象,并感清而甜。此时应用吞律法将津液吞入腹内。即舌顶上腭不动,将津液吮至舌根待欲喷呛时引颈吞下并“汩汩”有声。据说这样引吞能直接入任脉化为阴精,是造精之捷径,健身之妙法。
舌顶上腭,是炼炁的起码常识,但其塬理,无人深究。人之上腭部位,有两个小窝伸进手指可以摸到,道家称为“天池”,此非针灸之穴位,乃属修炼之关窍。在位置3 前面的硬骨处2 边有 2个小孔,用你舌头点到硬骨后,舔下 2边, 2个洞吧,还是软骨(或说无骨之凹处),所以可以确认该顶这位置为正确。
一般各家功法,多半是讲舌“抵”上颚,有的说舌尖轻轻抵住上齿龈。这种做法的目的是为了接通任督二脉,同时产生津液。从我的实证效益看,舌尖如果轻抵上颚或抵住上齿龈,口生津液的效果并不明显。查有关史料,则是讲:“舌柱上颚”,并强调“渐塞喉咙一窍”,意为舌头与上颚接触的过程中,要像一根柱子擎住上颚,并且舌尖要逐渐向软腭的尽头,接近喉咙的部位移动,最后定在此处。用此法修炼,虽然开始舌头有些不自然,但很快就适应了,而且津液可以比较明显地出现。
吾师吴汉标说舌头自然放松就行,等练出了气通任督到时会有股力量把舌头吸上去。所以我认为一开始的话也可以顶位置1,虽然津液没正确位置来的多,等以后到通任督自然就会顶到正确的位置了。我这几天没事就舌抵上腭一直溢出满口很稠的津液,并感清而甜,大家可以一试。
参考
[1] 舌顶“上腭”的正确位置到底在哪?很多人在打坐时候都做错了
[2] 舌抵上腭的正确位置其实在这里,大多数人都做错了!
[3] 道家 | 舌抵上腭的秘密
[4] 舌抵上腭,习练太极内功为什么要这么做?
[5] 论内家功秘诀:舌顶上腭!
还有一个与关于真气运行的关系的理解
是这个 关于“舌抵上颚”
(引自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