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卡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孔子说:“假如一个人没有仁德,他怎么能实行礼呢?一个人没有仁德,他怎么能运用乐呢?作为一个人,却没有仁爱之心,遵守仪礼又如何?没有仁爱之心,知道调和音乐又如何?”
《乐记》记载:凡音者,生于人心者也。乐者,通伦理者也。人和万物发出来的首先是声,而受外界影响,或是自身主动制造出来的,有节奏的发声,才能叫音,音分很多种,合和天道伦理的音,才能算是乐。
古代的音乐大都是用来移风易俗,清心正性的,用孔子的话说就是让人变得“思无邪”。高雅的音乐,能提升一个人审美素养的同时,更能帮助人呵护住最真的那个他自己,明澈他的本性。
礼的外在可以千变万化,但礼的根本不会变。作为一种传承至今的民族精神,礼的根本在于仁爱,也就是修身为本后修出的那颗天然纯诚的心,孟子叫它赤子之心,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出生不久还没有被世俗私欲污染的那颗婴儿般的心,这颗心孔子把它叫做仁。
仁是孔子学说的中心,它来自人生而即自带的原始道德,是礼乐的根本所在。礼讲究谦让敬人,乐强调八音和谐,就像一个仁人表现出来的“温良恭俭让”一样。
一个人一旦没有仁德真诚的本质,则无论他外在表现出怎样的谦让敬人,怎样的一团和气,怎样的博学广闻,那都是虚伪的,永远都得不到别人真正的尊重。
修行卡
说到赤子之心,想起女儿小时候发生的一件事。
2006年,女儿四岁,临近年关,春节将至,我带她去超市购物。超市入口,一位男士手里夹着一根点燃的香烟,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女儿的小手被这位男士的烟头烫到了,白净的小手上的一点红特别醒目。女儿没有哭闹,而是坚定地对我说,“妈妈,那位叔叔的烟头烫到我了,他应该和我说对不起。”
那位男士并不知道他手里的烟头烫到了一个小孩子,依然向前急驰,而我却因为不认识他而不敢上前理论,同时觉得这样一件小事女儿小题大做,虽然心疼女儿被烫到,但却不是很有耐心的安抚了女儿。
如今读《论语》学习,才发现当时自己的怯懦给女儿带来了伤害,无论何时何地,作为妈妈,都应该在第一时间维护女儿那颗天然纯诚的赤子之心。
能够做父母,是一种天然的本能;如何做称职的父母,引导孩子积极向上,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让孩子能够拥有一颗仁爱之心、赤子之心,是要不断地学习、练习提升自己的眼界、格局、勇气等等,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