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一下我在写今天这个稿子的过程中的感受,就是生气。埋怨论语译文把我的思维给限制住了。
就说“毋意”这个词啊,我看完这个词的解释,就是不要臆测,那我就以为是不瞎想,不瞎琢磨。
在一次书缘老师分享这句话时,我懵了,哪有那么多理解的层面呢?
为了今天的分享,去看了《论语注疏》,头脑被打开的感觉。
原来如此,是曾经学习的译文限制了我的理解范围,真是的。
埋怨情绪在心中升起,开始这样的感受写了几句话,忽然意识到我完全可以转一个角度。
然后写成了下边的分享稿。
由孔夫子毋意毋必毋固毋我看我的意必固我
【原文】
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译文】
孔子绝无四种毛病:不凭空揣测,不主观臆断,不固执己见,不唯我为是。
【注疏】
子绝四:毋意,(以道为度,故不任意。)毋必,(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故无专必。)毋固,(无可无不可,故无固行。)毋我。(述古而不自作处,群萃而不自异,唯道是从,故不有其身。)
疏“ 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O正义曰:此章论孔子绝去四事,与常人异也。毋,不也。我,身也。常人师心徇惑,自任己意。孔子以道为度,故不任意。常人行藏不能随时用舍,好自专必。惟孔子用之则行,舍之则藏,不专必也。常人之情,可者与之,不可者拒之,好坚固其所行也。孔子则无可无不可,不固行也。人多制作自异,以擅其身。孔子则述古而不自作处,群众萃聚,和光同尘,而不自异,故不有其身也。
【我感】
一层一层破认知
担心害怕,相信我们都有过。
没学习论语之前,担心害怕的情绪困扰到我时,低落到啥都做不了的状态。
现在想到的是对于孩子,孩子幼小时,在小区里溜达,在一片阳光地带走到了一个风口受到一点凉风,当妈的这心里就后悔咋没给孩子在到达这个风口时加上衣服。
担心害怕孩子生病的心思带来无尽的后悔,然后提心吊胆好几天,
如果孩子真的发烧了,这自己都达到一种只是看着孩子发愁的状态,其它具体的啥事儿都不做,吃饭睡觉都靠边站。就是瞅着孩儿,然后心疼着。
好的是孩子越来越大,抵抗力越来越强,但是“有一种冷叫妈妈觉着冷”在我这心里一直根深蒂固,而我又比一般人都怕冷。
当第一遍学过论语,知道了“毋意”,不要臆测,当孩子到了高中住校以后,心中常常念叨“毋意”来化解我心里对孩子的不放心,
相信孩子知道冷暖,自己知道增添衣物。
用毋意来把自己的超过度的担心害怕的情绪拉回到当下,做当下自己该做的事。
这样的学习让我的生活更放松。
在一次书缘老师线上分享这句论语时,我忽然糊涂了,毋意咋是那个意思呢?不就是不臆测的意思吗?
当时问过书缘老师之后,理解到,臆测是属于书缘老师所讲的解释中的一部分,
注疏中解释
毋意,(以道为度,故不任意。)
简单了也就更深了,越接触到原本,越感受到宽广的世界。
好,今天先到这儿,剩下的解释留我下周继续学习,
现在想问大家的是,听我写成的分享稿,你的感受是怎样的,或者说你感受到我是怀着怎样的心思在写稿子?
是的,我是怀着感恩的心在写,写的是令我感到抱怨的同一件事情。
同一件事,不同写法看法,不同感受,毋必也。
听到现在,是不是都着急面前的纸笔,想要写字了,(提前请大家准备好的)
好,请写鞋子的鞋字。
知道我原来咋写这个字不?
是这样子的,当有一天有人这样写鞋这个字的时候,我去纠正人家,说这个字应该是这样写。
人家告诉我说我写的不对,我很是怀疑,敢说我写的不对,咱们这个圈儿里,也就我写字还多些,居然说我错了。
那,当时我的表现是啥呢?
我觉着就是固,固到这里,咋想咋自己是对的,从来没有怀疑过这个字不是这样写的。
当我们查出来这个字的写法的时候,我还依然不愿意承认,可是人家有字典为证,还有释义为证,咱实在是不敢继续固到里边了。
联系到孔夫子的君子不器,“我就是这样,我就是记不住,就是学不会,”,这些都是被“器”住,被“固”住了。
反过来问问自己,这是真的吗?
这可不可能只是我带给自己的一个固化面,虽然不能说我们意识到自己固化了,就能马上做到、做好、学会,但一定多了选择方向。
再说今天这个毋字,从我认识这个字,我就念四声,从来没有怀疑过,天然认为就是四声,当书缘老师念出二声时,我很是诧异,但是最后求证的结果就是二声,
所以我们天然以为的不一定真的就是这样子的,比如我们天然以为自己不够优秀,也许那不是真的。
好,少了后缀,广了世界,祝福大家都会有越来越多的路可以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