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读不了金庸,是因为阅读没有达到自动化程度,不能够直接的,快速的汲取意义,将文字翻译为大脑中的画面,这种能力就是自动化阅读的能力。
以打字为例,我们在写作的时候,不会考虑每一个字应该如何打,因为打字已经自动化了,变成了下意识的反应,不用占用我们大脑的“带宽”。我们的全副身心都在思考写作的内容,并转变为文字。
自动化并不是指你会不会打某个字,而是指你可以连续的打字,而不必考虑这个字应该怎么打。在阅读中,实际上就是你的注意力,不用停留在任何字词上。你的眼睛扫过去,能够快速的从一行文字中汲取意义,形成画面,在这里关键不是打字能力,而是让打字成为潜意识,成为潜意识,才会自动化。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主要目的不是学习,而是构筑基本的学习能力。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主要是基础学习能力的学习。这是未来真正学习生活的预备,这就是小学的意义。
小学高段和初中学业成绩有问题,主要需要补阅读,就是基于这种洞察。
如果小学语文,甚至整个小学,只允许训练一种能力的话,那么必定是自动化阅读能力。这种能力,就是智力。他是所有智力学科的基础。哪一所学校解决了这个问题,就是赠予了孩子一生有用的财富。
自动化阅读的能力从何而来?只有一条路径,就是海量阅读。
阅读的数量越多,阅读的速度越快,阅读的品质越高。
阅读自动化也可以翻译成另一个词,就是“语感”。所谓的语感,就是不用分析,直接判定,潜意识里就能够领会,这就是自动化,是通过足够数量的阅读形成的。
语言学习本身的规律,即语言学习中“输入量”是关键性的,或者说是本质性的。
80%的学习,是潜意识里发生的。
孩子读一本书,沉迷于其中,学习就正在发生。学习发生的标志是大脑处于兴奋状态,孩子并没有意识到他在学习,他却在不知不觉中经历了学习。
学习过程,是线性和非线性的结合。
学习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循序渐进的过程,而是既有循序渐进,也有突然的飞跃。在某一个瞬间或某一个时期,学生会突然感觉到自己飞越到了一个新的层次。这个过程也可以简单的称为量变与质变的结合,语言学习的规律,就是量的积累,引发质的飞跃,但是如果数量达不到临界点质的飞跃,就无法完成。
孩子的书读的可能并不多,还没有达成足够的数量,以至于产生质变的程度,因此读书还没有办法高效的转化为理解力。
哪怕读的书足够多,也只能说有助于语文成绩。
只阅读不学习教材,不进行精确的文本解读训练或理解训练。那么,阅读所获得的积累,就不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力量。同样,只学习教材而不补充大量的阅读。那么学到的东西往往只是花拳绣腿,也根本无法转化为能力。最好的情况,就是既抓阅读,也抓教材学习,双线并进,相互成全,这是“高素质,高成绩”的必由之路。
语文学习和英语学习,实际上需要双系统:一个系统,是以阅读和自由写作为核心的系统,强调兴趣且数量优先。一个系统,是以教材和精确写作训练为核心的系统,强调训练且效率优先。前一个系统我们经常称之为“浪漫”,后一个系统我们经常称之为“精确”。
在小学阶段,浪漫与精确的比例,应该遵循二八原则,前者应该占据80%的时间,后者应该占据20%的时间。到了中学,仍然遵循二八原则,但是要颠倒过来。
小学阶段,语文学习最重要的任务是培养自动化读写能力,尤其是自动化阅读能力,这是我们学好所有学科的基础。
要培养以自动化阅读为核心的语文核心素养,我们需要采用双系统:一套系统强调阅读,遵循数量优先的原则;一套系统强调训练,遵循效率优先的原则。前者我们称之为浪漫,后者我们称之为精确,浪漫与精确相互编织,相互影响。在比例上,小学阶段应该以浪漫为基础和核心。
小学研发课程核心应该研发道德人格课程,以语数外学习为核心的智力课程,以及艺体课程,其他的课程,是补充,但不应该成为小学课程研发的核心。
对小学语文而言,需要研发两类课程:一类是以统编本教材系统为依据研发的学科课程,一类是以大量读写为核心的背景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