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段阅读课程的重点,是“意义+识字”,是为自动化阅读做准备;中段阅读课程的特点,是“共读+海量阅读”,是塑造自动化阅读能力的关键期。高段阅读课程的特点,是“经典+广谱+文言”,是利用自动化阅读的成果,深入塑造学生的思维。
“长文挑战”,就是要选择比较优质的故事,容易打动学生,跟他们的心智结构相对应的故事,来让他们完成大声朗读,一开始可以选择短小的故事,或者故事中的部分。然后逐渐增加难度和长度。
学生会在二年级下学期,甚至更早,突然出现一个识字的爆发期。就是说,突然之间会阅读了,认识大量的字,这种识字就是非常健康的自然识字,这种学习非常高效,而且大大的减轻了教材学习的压力。如果只学教材就会出现,有些学生连课文也读不下来的情形。
文言文学习。一是更强调整体理解,而不是对字词或语法的精确聚焦。读一段文言文,重点是理解他要表达的意思,而不是一定要把每个字或词的用法搞得很明白,那是语文课的任务,而不是阅读课程的任务。有大量的断句训练,学生能够正确的加标点,意味着他能够读懂文言文。
二是语言与精神并重,不割裂开来,纯粹的学习语言。
学的是活的语言,有精神的语言,有生命力的语言,而不是死的语言。学生读过一定数量的文言后,就对文言形成了语感,基本上能读原著了。这时候再进行课内精确的文言学习,效率就大大提升了。
在阅读课程中,重要的是主题,是输入量,在学习方法上,重要的是兴趣,是热爱阅读,带着生命感去阅读。在评价上,老师必然是以激励为主,而不是批判。在阅读课程中,人是中心,因此阅读课程往往也是道德人格课程,而在语文课中,知识是中心。
小学阅读的关键是达成“阅读自动化”。基本的途径,是“海量阅读”,这应该作为区域和学校的战略重点,而不应该是特色。
中学阅读的关键,就不再是“海量阅读”,而是经典研读。通过经典研读,塑造一生的思维品质。所以,一个人青春期的阅读品质和风格,对一生是奠基性的。一个人的思维品质或深度,一个人的生命风格与此息息相关。
青春期用经典滋养学生,有着重大的意义。
成年以后的阅读,主要是问题解决式的阅读。研究与审辩,往往是核心的阅读方式,但是,成年阅读,严重受制于青春期的思维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