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OKR的认知逻辑
在OKR的实战中,伴随着熟练度的提升,引发的业务规划能力,团队产出的有效性会出现明显的改善。对OKR的设计能力和路径选择更加自信,有些组织会进行一些“微型”组织变革,例如,删减原有流程,战略分组的调整,业务模式变化等等。OKR带来的阶段性成果,源于聚焦能力,其体现在核心目标带来的关键产出,引发的拉动效应,还包括协同连接,其体现在组织肌体更加和谐高效,扁平化,敏捷化。但这一切只是OKR带给我们的阶段性成果,我们在喜悦的同时,也应该正视这个成果,OKR的认知逻辑在于:激发员工的内驱力,主动提出的挑战型的目标,战略分组带来的决策优势,互动网络带来的高效。
2,OKR逻辑呈现
阶段性复盘加资源再分配,体现出OKR之间的强关联性。定期主观与客观相结合的测量及评估,体现出公开透明,相互反馈,实时检讨,自我评价与相互评价。具体在实施中建议:首先,抛开传统的业务分工及职能约束,有条不紊的打开边界,打开个体边界,打开传统条线边界,基于公司战略使命,进行OKR设计,以及业务关联;其次,基于用户价值逻辑,满足挖掘用户显性隐性需求,以用户体验为纽带,进行OKR从设计,到高度关联;最后,基于整个产业链条,未来市场容量及行业走势,以引领行业,开辟更大规模的市场为纽带,进行OKR的设计与关联。
3,OKR创建体会
透过OKR的实战,汇集大量学员的分享,结合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企业高管体会,预热期和试点期为根基性基础性阶段,属于打地基夯实基础的时期,预热期更加强调导入效能,将员工从传统的管理模式中“解放”出来,带入感画面感非常重要,组织成员在这个阶段被调动的效果越好,(包括;点燃,唤醒,激活)接下来的试点期的参与度就越高。当试点期的来临,会经历最艰难,起伏波动较大---“至暗时刻”,在这个过程中,OKR管理者要不断的强化KR的重要性,因为它是共同目标达成的检验标准;其次要不断的强化OKR的O是可以实现的。这一切组成了黎明前的“黑暗”。
4,OKR设计和改进
OKR自我设计,充分体现出个体的参与度和对组织的认同感,以及对业务的理解深度。OKR阶段性总结复盘的价值,在改进实施中完美体现出来,组织的年度OKR明确下来后,是不会轻易调整的,但是季度OKR和以周为单位的OKR,是长期动态化的,是“学中干,干中学”,围绕年度目标,持续创新,持续迭代,持续优化的。在OKR项目实施落地节点上,我们都会给客户出具阶段性评估报告,及改善计划和建议书。我们发现成功应用OKR的组织和个体,都会有一个相似点,那就是做好定期复盘与反馈,阶段性总结和程序化反思,而对于失败的组织和个体,完全雷同,从思维惯性—传统流程依赖---利益趋同。
5,写在最后的话
我在课堂上经常会讲KPI调动的是外在驱动力,是外奖;OKR调动的是内在驱动力,是内奖;OKR认知逻辑中,内驱力,源于你人格的完善和潜能的最大发挥,也源于您对业务的精通,或者说在你的领域内的知识统治力和技能的掌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