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17规培心得体会--部级优课展示

今天在听完廖康宏老师的《空气占据空间吗》一课后,我对小学科学课堂的高效教学有了更深刻的认知,也从中收获了诸多可借鉴的教学经验。这节课以清晰的逻辑、生动的互动和扎实的探究,完美诠释了科学学科“以探究为核心”的教学理念。

本节课的设计充分贴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从“看得见的水”到“看不见的空气”,层层递进,形成了完整的探究闭环。教师以生活中“杯盖盖到接满水的水杯上,水漫出来了”这一现象现象为切入点,瞬间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引发“为什么水会漫出来”的疑问,自然导出“空气是否占据空间”的核心问题。随后,通过“有瓶盖的水瓶压入水中,观察吸管的位置”“有保鲜袋没有瓶盖的水瓶压入水中,观察吸管的位置和保鲜袋的变化”等一系列递进式实验,让学生在操作中观察、思考、验证。每个实验都紧扣核心问题,前一个实验的结论成为后一个实验的铺垫,最终帮助学生形成“空气确实占据空间,且空间可被转移”的科学认知。这种设计既符合学生从具象到抽象的思维发展规律,又让探究过程目标明确、逻辑清晰。这节课最突出的亮点是实验教具的改进,思考实验教具的可行性,保证实验现象明显的同时更方便学生操作,且实验用具可反复使用,保证资源不浪费。

对比这节课,我也反思了自己平时的科学教学。以往我有时会因担心时间不足,简化探究过程,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体验。今后,我将借鉴这节课的教学理念,在设计教学时多立足学生视角,给学生留足探究、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同时,要加强对实验细节的把控,注重科学素养的渗透,不仅让学生“学会”知识,更要让他们“会学”科学,真正爱上科学探究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