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寻找到了创作的规律,于是我们便开始模仿,总是有数不清的道路通向着成功。为了我们自己的成功之路,我们钻研其中的技巧。
艺术的技巧更在于传达和媒介。只可意味不可言传,见到美的东西,我们常常会听到这句话。其实说白了就是传达不出美。
我们常常是一个游客,我们走过祖国的大好河山,吃过各地的珍馐美味。然后只会说好美,好吃,时间一长就遗忘了。却不能做一个画家,一个美食家,把自己感受的美创造出来,任他人欣赏,任他人品味。欣赏与创造,我们常常止步于前者。
我们常在大脑里展开奇思妙想,精彩绝伦的冒险,可为什么我们写不出来呢?就是传达,我们的手并不能听从我们的心灵的支配。画一条直线,总是容易战战兢兢,歪歪扭扭。掌握自己的身心,一直是我们追寻的路。
这需要我们我们去刻意的练习,形成肌肉记忆,像我们呼吸一样,根本不用去考虑什么。这技巧需要我们去模仿,模仿先行的人的风格,脚步,能让我们事半功倍。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越来越觉得,我们懂得的道理,其实很少很少。
去模仿成功者,你就成功了一半。利用过去的经验,吸收已有的文化也是模仿的作用。
媒介,艺术传达的工具。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葡萄酒要用月光杯来引用,好马要配好鞍,就如吕布要配上赤兔一般。1+1大于2的效果,也时时印刻在我们的生活之中。这不仅仅是艺术的媒介,更是生活的媒介。
你看那万里的长城,那千年的桥梁,如果没有合适的媒介,早就在风吹日晒中,被人遗忘。那用水画出来的美,阳光一晒就消失不见。
模仿有罪吗?我不认为模仿有罪,只要你不是深陷魔法,把模仿变成了抄袭。我们人类自古到今,就是在模仿创新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的。
我们要专精自己的技巧,也要会选材雕琢自己的作品。我们不仅要追求诗和远方,我们更要追求工匠的专一,精致求精。
诗文之所以代变,有不得不然者。一代之文,沿袭已久,不容人人皆道此语。今且千数百年矣,而犹取古人之陈言一一而模仿之,以是为诗可乎?故不似则失其所以为诗,似则失其所以为我。 ——顾亭林《日知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