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学到了哪个知识点?(详细展示一个知识点,只展示一个,并标明出处,满分为0分)
通过对《水处理生物学》教材的复习,我又详细学习了第14章水体富营养化及水华控制的相关内容。对于以前自己就水体中藻类作用的内容理解进行了勘误。
2.我之前是怎么想的?(分值为0-10分;以“我”为主语,详细展示:假设我还不知道上述知识点,我是如何理解的;或从字面意思推测其含义)
之前,由于污水处理中藻类的相关内容,都是介绍藻类对水处理的小帮手作用。因此,我对藻类的认知是认为藻类在污水处理中是一个百利而无害的角色,只考虑了藻类的小帮手的一面,而忽略了其可能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的一面。
3.我之前的想法怎么样?(分值为0-10分;以“我”为主语,比较第一问和第二问的答案,找出冲突,并化解冲突)
我之前的想法因为没有深刻思考水体中藻类在实际水处理中的作用,所以没有意识到其作为污染物的可能性。没有辩证地去思考。因此我在笔记上也单纯注释了“小帮手”。我就更不会想到对于水体藻类进行生长控制。
4.我应该怎样想才对?(以“我”为主语;证明自己联系了日常生活,如解释现象、识别谣言等(0-20分);并证明自己联系了其他知识或水处理情景,“联系”包括但不限于因果、类比、评价、列举等(0-20分)
我应该辩证地思考每种生物或者结构在污水处理时的身份。污水处理就像工厂流水线。一个产品的加工肯定是带有副产物,后续流程肯定要把副产物除去;一种工具可能在某个步骤有利于生产,但是在其他步骤可能造成危害。藻类能去除污水中的氮磷和重金属,还能与菌类形成复杂的共生系统,确实有利于污水净化,这在自然环境中也有体现。但是像赤潮等就是水体富营养化,让藻类大量繁殖造成危害的情况。想到这点后,我就能继续思考如何控制其生长,从而更好造福污水处理。
5.我怎样才能用上它?(以“我”为主语,证明自己在水处理情景中做出了更好的决策(分值0-20分);对照所学思维模型、学习策略等反思自己的思维模型、学习策略等,并提供改进证据(分值0-20分);若能够提出新假说、新规律、新概念、新理念等,分值上浮0-20分)
事物都有两面性,我应该将藻类放在实际水处理的过程中对其作用进行评估。藻类在污水处理过程中,如果处理水体出现营养物质过多,气温适宜的情况便成为了污染物。所以从只理解单个知识点,不进行知识串联 辩证思考来看貌似百利无一害的物质,在实际的污水处理时可能会有不一样的效果,甚至是成为污染物。因此,此后我在学习类似知识点的时候,更要多加思考,并且从小帮手,污染物,指示剂三个角度来评估和记忆。同时更要反复查阅知识点防止疏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