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13|论语|不要成为社会上的这三类“贼”

原壤夷俟。子曰:“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以杖叩其胫。

----孔子《论语·宪问》

原壤跪坐在地上等待孔子。孔子说:“你年幼的时候就不谦逊,年长后没有可以称赞的事业,老了还很长寿,就像个贼一样。”孔子用杖在他的腿后轻轻地敲击了几下。

今天可以再来谈谈自己对这一段话的理解,主要可以说说“老而不死”,我看到很多书上解释的都是“老而不死,是为贼”是一整句,不过我认为这个“贼”不只是说的老而不死,前面的两句也是一样,我的理解就是一个人从小到大,到老不同时间段,他的这些行为是不懂得付出只是知道索取的行为。比如这个“老而不死”,年纪大了就领着退休工资,啥都不干了,也就是等于这个人的价值没有了,那么他所有的生命都是靠社会来支撑着,从财富到社会资源,这样的人就像一个贼。之前听说有些国家很多老年人在开出租车,或者一个小小的杂货店等等,总之就是退休了还在工作,很多人觉得他们活得也太累了,其实不是工作的人累了,而是觉得他们累的人感觉到工作是累的,所以才会有这样的认知。我认为能够热爱一份工作,愿意付出自己一点点力量,那么工作就是幸福的,与年龄无关,只要身体健康就行。一个人还能为社会创造价值,提供一种服务,这就是一种付出。有些人可能认为退休了就应该好好休息,这当然可以,不一定要和年轻人做一样的工作而产生竞争,也不一定要高强度的去让身体变得虚弱,其实应该是做一些力所能及又可以过好退休生活的工作。日子不会因为不工作而幸福,而是因为自己在工作中能够一直创造价值而感到快乐,幸福。孔子批评原壤就知道索取,不懂得付出,老了就知道享受,这样的人就像一个贼。

我们社会上的这些资源都是因为许多劳动的人努力的付出,用汗水创造出来的,哪怕一个城市街道的整洁,公共厕所的卫生,高速行驶的列车,每天菜场的热闹场景,这些都是因为有人在为社会付出劳动而为人们提供了一种生活的便捷,卫生的环境,这就是各个工作虽然不起眼,但是因为有人提供这样的服务,就给人带来了整体的价值。有的朋友说在国外的很多小镇周末经常买不到东西,因为大家周末都休息了,没有人工作了,没有人为这座城市服务了,大家都要去享受生活了。

其实前两点也是如此,如果不尊重他人,不爱护他人,那么就会受到别人的尊重和爱护,这也是贼,也是一种索取。如果没有自己工作的论述,不能创造自己的工作体系,那么就会在别人的工作体系中工作,这也是贼,是在享用他人工作的成果。孔子这么说是因为对自己的要求比较高,所以就变成了只知道索取社会资源而不付出的人,就是贼。很多人都会乱用“老而不死,是为贼”,用这话去骂老人,这种就是对孔子思想的理解错误,借用圣贤之言发泄个人愤怒,是不谦虚的行为,是傲慢无礼。孔子比原壤年龄大,孔子的意思就是我都还在发挥余光了,你虽然年纪大了,但是不是也能为社会创造一些价值?是因为他自己已经做到了,然后再提出这个观点给比他年轻一点点的人,而不是一个年轻人去说老年了。年轻人应该看看自己的岗位工作,有没有完成自己的工作论述,是不是创造了自己岗位上的价值。

总结一下,虽然说做人第一,但是这里总结了三个做人的标准点。不要变成社会上的“贼”只知道索取,而是成为一个懂得为社会付出的人。第一,年轻时候最重要的是懂得尊重长辈,爱护比自己弱小的人;第二,成年了就要努力在工作中提高自己的水平,形成自己对工作的系统性的论述,分享给更多的人;第三,年纪大了,退休了,别什么都不做,可以退居二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把自己的余热发挥出来,帮助更多的年轻人前行,用自己的力量把他们扶上马,同时还能为社会创造一些有价值的事情,有能力的发挥自己专业的能力,没能力的哪怕经营一家小店,做个勤杂工也是一种付出。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