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智渊老师谈教师成长
教师如何促进自我的深度成长?
我认为教师的专业成长就是三个要害,第一个要害仍然是说你为什么要教书,这是一个职业认同的关系!你到底为什么要教书?你对教书这个问题的认识将决定你后面的几乎所有的一切。
在这一块最好的两本书,一个就是《给青年教师的十二封信》,一个是《教学勇气》,两本书是讲的蛮清楚的,我们到底为什么教书,主要是。想要解决什么问题。第二个来讲的话,我一直其实对我觉得老师不是通过阅读成长的,像我在教师专业发展这一块的话,我有一种很深的体验,我觉得人真正的成长是通过问题解决成长,人是通过问题解决成长的,你最近发展区也好,人其实就是这么成长起来的,这是第二一个要点。
第三一个要点在成长的过程当中,你的观念的深度,你的认知格局将决定能够走多远,否则你读再多的书,你就是在一个小的河底下打转,而你的认知格局的提升往往需要有经典研读,但是读经典读不懂,对吧?
读不懂,所以需要导师,你真正的深度成长是需要导师跟教练的,除非你真的像老甘那样,一个人在山里你能把经典砍下来,但纵然如此,老甘也是在互动对话组成长,对,你离不开这样的一个社群,尤其在今天这个时代,所以就这三个关键点。
最后一个强调就是互联网时代,我们的学习方式跟我们的前辈完全不一样,走向也认可的,对,我们现在这个时代,我们的联系方式跟原来已经不一样了,我们实际上今天这个时代的支付方式,这是一个我可不可以做这样一个比方:这是一个大师变矮的时代,什么意思?
就是过去我们仰望的那些大师,我觉得好了不起,他们的声音发出来就是我这个顶礼膜拜,精神都达不到的,但是我发现通过互联在互联网普及的今天,学习的路径无处不在,只要你愿意深度阅读,潜心耕耘,只要你愿意跟一帮人一起结伴而行,你会发现慢慢的你就越过了山丘。
老甘非常喜欢用一句话叫越过山丘成为山丘。当你肯读一些经典的作品,让你深度的去围绕着某一个领域去生根,你会发现你在这个领域上你也成为了一个大咖,当然我非常不喜欢称当代人谁为大师,我认为民国那个年代的这些大咖才真正称得上大大师。
这个年代是大师时代,而我们每一个个体通过深度的阅读,深度的实践,深度的反思,通过精准的表达,他有可能通过5年10年崛起为某一个领域的大咖,所以我真正觉得老师不要把大量时间花在新一级又一级打磨的过度精致的公开课程,尤其是教书教了5年以上8年以上的老师,不要把大量时间花在打磨得过于精致的公开课上,把时间花在这里,不如肯读根本书籍与一个共同体深度的攻关研究。
其实我们一直在做着同一件事情,促使老师内在精神的发展,进而去改变它专业发展的面貌,内在精神发展。而阅读写作可能就是比较好的一种路径,带着一批老师深度阅读,深度写作,逐渐的让他们成为超级个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