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大单元教学设计20讲》第14节:大单元教学流程的改进。
大单元是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它提示设计者与实施者重新思考单元目标,优化设计路径,改进实施过程,完善评估反馈机制。
教师在教学流程中要聚焦大单元的目标、内容、任务、评估等要素的配置与组织,同时改进和优化教学设计与实施,教学流程会更顺畅。
一、从单元目标出发
作为教师,要记住,大单元教学设计从单元目标入手。单元目标够大,其他内容都不会小。
1.单元目标决定单元的形态
目标是重中之重。因此在教学流程中,作为教师,我们首要任务是帮助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告知基本信息,然后针对具体问题,引导学生用学过的知识和经验,尝试着找问题的原因,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案和实施,评估实施的结果。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会逐步建立、发展进行自我意义建构的心智策略,达成对核心大概念的理解。
目标决定教师在教学流程中的组织内容,设计活动,运用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单元目标的定位决定单元的形态。
2.起点与终点
从哪里出发,到哪里去。是我们每一个教师在每节课的教学中都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从什么地方出发?大单元教学,自然是从单元目标出发,因此我们就要确定单元目标的起点——落实核心素养。教师要思考学生应该学什么、掌握什么,把住单元内容的入口点。同时要对熟悉的知识与技能重新进行评估,思考这些因素对达成素养目标的意义。还需要超越知识表象,挖掘背后的育人价值。最终回到课程育人的目标。
走向哪里?最终的目的地绝对是落实核心素养。
所以在起点与终点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不要跑偏,要思考这门课程究竟要传递给学生什么,给他们留下什么?
2.以终为始
坚持目标导向,方能以终为始。
如何导?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回看单元目标,思考单元目标。不断反思内容组织、活动设计、评估设计是否达到了设定的单元目标?只有在前进的道路中不断去审视来时路,目标坚定走向前方,会顺利到达目的地。
二、知识应用是课堂重点
传统的知识与技能传授只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小枝丫,学习方法、综合能力、德育元素、全面发展、个性发展等方面的内容,是教学过程的重要枝干。教学中,要设计合适的方式、方法去引导、启发学生,搭建平台、提供机会去激发学生的智慧和潜力,提升他们的综合能力和核心素养,从而培育出一棵棵枝繁叶茂的参天树木。
让学生站在课堂的中央,教师运用各种方法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我要学”的主观能动性,教师的教要充分融合学生学,互相促进方能达成目标。
2.知识应用是重点
大单元教学中,教师要始终将知识的迁移应用作为教学重点。课程中要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或迎接挑战的策略、一门学科的表层知能和深度知能、情境化知识或应用内容的情境知识。
迁移学习包括什么?分别是表层知能(能理解一个或多个概念)、深度知能(能够建立起概念之间的联系)、情景化知识(理解问题所涉及的情境要求)、解决问题的途径(策略/方法)。知识的迁移应用要重视概念学习。从理解概念——建构概念——应用概念的迁移学习中,课程的目标最终是让学生知道这些概念和技能在什么时候、什么条件下适用。教学和学习过程中,可以把概念学习有机结合进行教学,有时候可以逐个击破,有时候可以融合贯通。教无定法,适合学生就是最好方法。
三、将反馈纳入评估的框架
评估与反馈相伴随。评估服务于目标,反馈提供指导和建议。评估和反馈都要贯穿单元学习全过程。
反馈方式要优化,也要多样化。除了口头评价、书面评语,还要有学生的自我反馈,同伴反馈等。
教学进程中教师要做好任务水平、进程水平(完成任务)、自我调节水平(聚焦自身学习过程)、自我水平的反馈。提供反馈时,要因人因时因进展适时进行,在学生学习时目标达到当前水平或者更高水平时提供适当、正确的评估,反馈效果会更佳。
在阅读《大单元教学设计20讲》第14节关于大单元教学流程的改进后,我们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中的《我们的班级》为例,来进一步阐述大单元教学设计的实施。
一、从单元目标出发
1. 单元目标决定单元的形态
对于《我们的班级》这一单元,单元目标设定为:
1.学生能够了解班级的基本构成,认识班级中的同学和老师,掌握班级规章制度。
2.通过观察、讨论、合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激发学生对班级的归属感,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
这些目标决定了单元的形态,即围绕班级这一核心概念,通过多样化的活动来达成目标。
2. 起点与终点
起点:从落实核心素养出发,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特别是社会参与和人际交往能力的提升。
终点:最终回到课程育人的目标,即通过《我们的班级》这一单元的学习,让学生形成对班级的深刻认识,增强班级凝聚力。
3. 以终为始
在教学过程中,我不断回看单元目标,思考当前的教学活动是否有助于达成目标。例如,在组织学生讨论班级公约时,引导学生思考班级公约的意义,以及它们如何促进班级的和谐与秩序。
二、知识应用是课堂重点
1. 学生站在课堂的中央
在《我们的班级》单元中,我设计一系列活动,如“班级小侦探”(观察班级中的现象并提出问题)、“班级小画家”(绘制班级成员画像或班级布置图)、“班级演说家”(讲述班级故事)“班级小管家”(制定班级公约)等,让学生积极参与,成为课堂的主体。
2. 知识应用是重点
知识的迁移应用在这一单元中尤为重要。例如,通过讨论班级规章制度,学生将其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学会遵守规则、尊重他人;通过绘制班级布置图,学生了解班级的空间布局,学会合理规划空间;通过撰写班级故事,学生加深对班级文化的理解,增强班级归属感。
三、将反馈纳入评估的框架
1. 评估服务于目标
在《我们的班级》单元中,评估时围绕单元目标进行,如观察学生在班级活动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观察能力、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通过学生的作品(如班级布置图、班级故事)来评估他们对班级文化的理解和归属感。
2. 反馈方式多样化
除了教师的口头评价和书面评语外,还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反馈和同伴反馈。例如,在组织学生讨论班级公约时,引导学生思考并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在展示学生作品时,邀请其他同学进行点评和提出建议。
3. 适时提供反馈
在教学过程中,我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展和表现,适时提供反馈。例如,在学生完成班级布置图后,对学生的创意和表达能力给予肯定,并提出改进建议;在学生撰写班级故事时,关注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情感体验,给予指导和鼓励。
综上所述,通过大单元教学设计的实施,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知识,提升他们的综合能力和核心素养。同时,通过优化反馈机制,可以更有效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为他们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指导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