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刚柔并济
人生充满艰辛,即使对那些幸运儿也不例外。我们倾向于相信,大部分人的生活就像电视里演的一样,但是,生活并不是电视剧的翻版,现实生活中不存在这样“标准完美”的家庭。
有些人就是无法面对生活的艰辛,他们就是扛不过去,他们逃避生活,试图靠酒精或毒品来遮掩。当事情变得困难起来时,软弱的人让自己对现实变得麻木不仁,从生活的困苦中逃之夭夭,把这样的人称为懦夫是有些残酷,因为他们可悲可怜,他们是生活的牺牲品。
酒精,毒品,硬汉形象(戴上一层厚厚的盔甲,“无所谓”的姿态,他以漠不关心来展示自己是多么的硬汉),“满不在乎”的面具,这些全部是逃避“人生艰难”这一现实的可悲可怜的不同尝试。
真正的男子汉不逃避,真正的男子汉留下来迎战。我们的家长要教育孩子,并与孩子一道来迎接明天的挑战。
要准备面对人生的艰难。生活是不公平的,学校也不例外,虽然大家都和我一样想能让孩子一个公平、宽松的学习环境,但现实是残酷的,无论任何国家,优秀的教育不可能公平或宽松,优秀的教育一定是要让学生们现在就面临挑战,使他们建立起信心和毅力,以面对他们将来人生中的挑战。
所有的学生都经历过痛心疾首的失望和可怕的失败:无论是在教室,或是在运动场上,或是在交友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这种情况:你辛辛苦苦地努力,结果只是成绩平平,可你旁边的那家伙不费吹灰之力,就拿到个90分。恰恰就在这样的时刻,当你在相互冲突并同期而至的要求的压力之下,或是在你被击倒,摔了个嘴啃泥的时刻,你才会真正发现自己到底是什么样的人。在这显露庐山真面目的时刻,你必须决定是望见而逃还是留下来迎战。
如果你有留下来迎战的勇气,你就必须从自己内心深处找到力量,重新站起来,抖落身上的尘土,继续向前。正如维也纳精神病医生维克多.弗兰克,被囚禁在纳粹集中营时反思说,“那些无法消灭我的,会使我变得更加坚强。”“那些真正刚强的人,那些真正坚韧的人,不否认伤痛,他们不装作毫无痛苦,他们面对伤害和痛苦,挣扎着站起来继续向前。硬汉举动和无所谓姿态是面对痛苦采取的懦弱的否认回避,网游、酒精和毒品是面对痛苦采取的胆怯逃避。”
要有不怕受伤的勇气。人生中最痛苦的经历,是那些我们易于受到伤害时的经历:比如,当我们全力以赴,争取好成绩或是一个“学校代表队员”的位置,结果没有达到我们的目标。或者,当我们去接近他人,但却遭到拒绝;或者当我们帮助别人,对方却毫不领情(好像那是理所当然的);或者当我们向他人表达好感,却遭到嘲笑或忽视。在这些可怕的时刻,我们感觉受到羞辱,受到轻视,脆弱之处暴露无遗。
我们所有的人都会有软肋暴露之时,即使是大人物也没例外。我读过一篇关于英国威尔士亲王致辞的文章:在哈佛大学350届开学典礼上,威尔士亲王应邀作最后的致辞。……他的开场白:“我无法向你们描述对于这个盛大的场合我是如何的提心吊胆……。”他有足够的男子汉气概,敢于公开承认自己怯场。
人们要花多少的气力和能量,去隐藏,甚至向自己掩饰,我们的孤独寂寞、我们的需求、我们的弱点、我们对当众出丑的恐惧。坚强地正视我们自己的脆弱需要巨大的勇气,而接近他人需要更大的勇气,因为我们将要面临公开暴露自己,遭到别人拒绝或嘲笑的风险。
只有那些真正的强者才敢于担风险暴露自己的弱点,只有真正刚强的人才敢于显示自己温柔的一面。
如果说一个学校最宝贵的财富是其多元化的学生集体的话,那么,在这里对一个学生最大的挑战,就是对那些背景和兴趣爱好与自己迥异的同学,找到勇气去勇敢地敞开自我。我记得小时候,我们班上有一个乡下的男孩害怕县城里的男孩看不起他,那个县城里的男孩害怕乡下的男孩不接纳他,俩人都很纠结,最后他们俩战胜了被拒绝的恐惧感,成为很好的朋友,甚至一段时间他们还是上下级关系。一次同学聚会时,他们俩当着所有同学的面回顾了那个心路历程,那个当年的乡下男孩(现在是局长了)真诚地说:“想想当时我们两个都得从心灵深处找到继续并肩走下去的勇气,现在我们两个人都在共同分享着友谊的回报。”
正是在相互关系遇到了波折,正是在生活中遇到了难题或失败的挫折,正是当我们感觉受到羞辱的时刻,我们才能发现自己到底是什么人。我们要么逃避,要么深刻反思。
我们的孩子要不断在挫折中成长。通过阅读诸多名人传记,似乎有一个不容忽视的共同点,那就是:“让他们最深刻地了解人生的,不是通过胜利和成功,而是通过失败和痛苦。他们往往是通过面对生活中的困难,顽强地克服生活中的问题,来增强他们应对生活的内在力量。”
生活是艰难的,我们是脆弱的。真正的男子汉不逃避生活,真正的男子汉不会惧怕承认自己的脆弱。承认我们自己的缺点和脆弱有一个极大的益处,那就是,在我们这样做的同时,我们进而了解他人的缺点和脆弱。就像特蕾莎修女在哈佛毕业典礼上所引用的感人故事。讲述了:一个弱智儿家庭的感人事迹:一对父母对一个无可救药的弱智儿称为:“我们的爱心教授”,这无助的孩子,许多家庭会视其为诅咒和拖累,却被这个家庭视为祝福,他的无助,唤起了每个家庭成员的关心,同情和钟爱。可他的父母感悟是:“我们称呼他“我们的爱心教授”,因为是他教会我们如何去爱。”
当冒着受伤害的风险敞开自我时,我们所经历的每一次挫折,每一个失败,每一点磨难,都将使我们变得更加坚强。我们的痛苦,我们的挫折,我们的失败可以变成“我们的爱心教授”,使我们能够同情理解他人所必须承受的负担和悲伤。
当我们经受这些磨难时,我们的内心会变得更加深刻,我们会从磨难中开发出应对生活中种种困难所需要的精神肌肉,并且,在我们自己经历的磨难中,我们将学会充满同情地理解他人的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