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簧测力计》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教科版四年级科学第三单元第四课的内容,在这个星期三,彬彬老师对我的课堂进行了点评,非常感谢彬彬老师的指导,得到了宝贵的意见。
一、我的教案如下:
弹簧测力计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四小节 题目:弹簧测力计
教学目标:1.经历观察活动,认识到力的大小是可以测量的,弹簧测力计一共由五个部分组成。2.亲历活动,认可弹簧测力计是利用弹簧“受力大,伸长越长”的特征制成的。
教学重点:弹簧测力计是由提环、弹簧、刻度板、指针、挂钩五个部分组成
教学难点: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学情分析弹簧测力计是测量力的重要工具,它的构造、原理、使用方法都比较简单。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知道力有大小,本课安排用弹簧测力计去测量力的大小是符合他们对力的认识规律的,将为后续力的学习奠定基础。
教学方法:谈话法、实验法等
教学过程:【环节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活动1】教师请同学比较谁的力气大,创设问题。
【问题组1】1.同学们,谁的力气更大呢?
2.大多少?用什么工具测量?
3.出示弹簧测力计,介绍:弹簧测力计也叫弹簧秤,是一种测量力大小的工具。这节课,我们来一起学习怎么使用弹簧测力计。
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结合教师启发性语言的表达,激发认知需求,导入新课。并板书:弹簧测力计 参与到游戏中,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集中注意力 利用游戏,激发学生兴趣,调动课堂氛围。
【环节二】观察实物,初步建构
【活动2】展示弹簧测力计,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组成。引发学生思考各组成部分的功能。在介绍刻度板的时候引出力的单位。并用小弹簧的实验着重介绍弹簧的作用。
【问题组2】1.思考弹簧测力计有哪些组成部分?
2.弹簧测力计各个部分的作用是什么?
3.弹簧测力计为什么可以测量出力的大小?
4.你在观察的过程中还看到弹簧测力计上有什么呢?(有“N”,引出单位)
5.介绍弹簧测力计的单位及量程、一大格子、一小格的读数分别是多少?.展示中的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和分度值分(出示四个读数进行练习)
5.你认为弹簧测力计使用时应该注意什么? 猜想弹簧缩回的现象,并将两次拉弹簧结果进行对比,产生学习的需求,培养学生科学思维。
【环节三】亲历操作,科学建构
【活动3】体验用手拉动用手慢慢拉动挂钩,分别使指针指向1N、2N、5N等,感受不同大小的力,利用小弹簧实验,学生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力的大小。
【问题组3】1.请同学们说说大小不同的力有什么不同的感受,弹簧的长度和指针的位置有什么不同?
2.我们要用弹簧测力计来测量一些物体的重力大小,你们想测那些东西?
3.有些物体可以用弹簧测力计测量重力,比如笔、橡皮、书本等,但是有些物体超过了弹簧测力计的最大测量范围(量程),比如书包、椅子等,就不能用弹簧测力计来测量重力了。所以,测量前要先估计一下物体的重力大小。 学生小组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钩码、笔、橡皮、书包、剪刀等物体的重力大小,并记录在活动手册P10《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拉力大小的记录表》中。
学生汇报交流使用弹簧测力计过程中碰到的问题和测量的结果。 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环节四】延伸归纳,总结结课
【环节四】延伸归纳,总结结课【活动4】请学生总结弹簧测力计的组成、工作原理以及在实际操作中的注意事项。
【问题组4】1.弹簧测力计的弹力是怎样产生的?为什么弹簧测力计能测量力的大小?
2.生活中哪些地方还有弹力?这些弹力是怎么产生的?
3.学生举例说明,要求明确是什么物体产生的弹力。
4.出示几道题,巩固练习。 总结:弹簧测力计是测量力大小的工具,是由提环、弹簧、刻度板、指针、挂钩组成的;它是利用在弹性范围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就越长的原理制成的。单位是牛(N)利用问题的迁移,激发学生认知延伸,再次形成学习期待。 踊跃回答问题,积极归纳弹簧测力计的组成、工作原理以及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利用已知,迁移思考,形成期待, 通过教师的概括表达和问题的创设,促进认知的升华与迁移,以此激发学生思维的延伸和学习期待。设计思路说明基于新课标对本小节内容的要求,结合教材,教学目标以及教学重难点,本教学内容的设计思路如下:依据新课标倡导的“学生为主体”的理念,本教学内容设计围绕“弹簧测力计”的知识建构,以扳手腕的游戏导入,引出弹簧测力计可以测量力的大小,介绍弹簧测力计的组成。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弹簧测力计可以测量力的大小”,介绍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在弹性范围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伸长就越长。从而引出力的单位、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分度值。充分利用讲解技能的作用和有效实践,实现课堂的有效性,体现课堂教学中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地位的协调性和合理性。
二、彬彬老师给出的修改意见。
1、课堂内容讲授设计合理,但这节课学生思考的太少,老师讲的太多,这样不能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
2、在引入地方最好将“扳手腕”的活动改为“拉力计”,请一个男生、一个女生演示,当男女生拉动位置不同时,在来引出新课,也为后面的内容做下铺垫。
3、在新授环节,“认识弹簧测力计”,准备记录单,资料卡,学生按照资料卡中的内容对比认识手中的弹簧测力计结构,根据记录单问题的引导初步认识弹簧测力计,如问题“你仔细观察刻度板上有什么?一大格子代表多少N,一小格代表多少N?”。
4、在“调零”部分,用相同的钩码,让两组学生测量(一个弹簧测力计调零,一个不调零),当学生测出的数据不同时,我们在揭示引起这个误差的原因,让学生记忆深刻。
5、在“不能超出最大测量范围”的部分,可以改为老师询问“我可以用手上的弹簧测力计(最大量程为5N)测量课桌呀?为什么?”
6、在测量物体的过程,最好老师为每组准备标准物体,这样才能反馈学生是否测量准确。
7、在最后,讲一讲弹簧测力计与弹簧测的区别。
三、自我反思
本节课《弹簧测力计》安排了两个活动:第一是认识弹簧测力计,学生通过观察、认读和实际感受来认识弹簧测力计的结构、计量单位、刻度标识及如何读数,这是使用弹簧 测力计的前提;第二是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一方面引导学生亲身感受不同力的大小,另一方面先估测、后测量实际的物体,这是本课的重点内容。在第一个导入环节我是以“扳手腕”的活动开头,结果两个同学一直僵持了1、2分钟,这是我没有想到的,应该正确的处理课堂出现的突发问题;其次是板书问题,在导入的过程中,忘记贴题目,已经讲到了弹簧测力计每个部分作用才突然想到没有板书;其次是我校实验室有3 种规格的弹簧测力计,分别是1N、2.5N和5N。学生在进行实验操作时,个别小组由于没有了解透彻不同规格所对应的刻度标识,导致读数出现较大误差,并且没有进行估测,导致出现了学生测量重力超过弹簀测力计最大刻度值的物体。这些问题都是由于学生粗心以及老师没有反复强调测量注意事项产生的。学生在课堂上由于情绪激动,对实验过于渴望,从而没有认真倾听操作要求。老师也应该强调纪律,稳抓学生的注意力,反复强调实验要求及注意事项,实验过程才能准确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