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制定日常规范
制定日常规范,可以大大减少你的工作量和压力,减少不断重复指令,实际上,它会使你的课堂自动化、流程化、可预测,不需要你反复提醒,学生就知道怎么做。它通过给学生一个清晰的、循序渐进的方法,使学生在给定的情况下准确地知道他们必须做什么,从而让你的管理事半功倍。
如何制定日常规法
一、确保指令清晰无误
指令越清晰,学生按照我们意愿行事的概率就越大。由于误解少了,争论的概率就会相应减少。
问:这些指令中,哪一个成功机会更大?
1)“同学们,铃声已经响了,请把所有的东西都收拾好,准备好上课……快点……让我们收拾东西……快点!”
2)“同学们,铃声已经响了,要下课了。你们知道该怎么做(老师指着贴在教室前面的一个内容清晰的、学生操作熟练的示范程序,如下所示)”。
● 把课本放在书架上,而把练习册放在老师桌子上
● 清理你的课桌,把垃圾扔到垃圾桶里
● 如果这是一天课程的尾声,把椅子靠后墙叠放起来
第一套指令含糊的指令往往会产生模糊的结果,因为它们没有给学生明确的方向告知去做什么。另外,不仅仅是为了让课堂更有效地运行——日常惯例也有助于提高行为能力。模糊的指令使活泼开朗的学生有更多借口去胡作非为。当没有准确地告诉他们要做什么时,就会有太多的变数。他们会四处游荡,装傻充愣,声称他们不知道应该做什么,然后找些别的事情做。结果,本来一个简单的事情沦为一个棘手的任务,要处理多个行为问题,既耗时又压力巨大,没有学生会按照你要求的那样去做。随着时间的流逝,你会变得越来越沮丧。你会发现自己在不断地重复指令,大喊大叫,并且不得不为那些不听从指令的学生解决更多的问题。
指令二是有效的,因为老师已经花时间教她的学生“课堂结束”的日常惯例。学生不会再迷茫困惑也不需要再浪费时间了。老师也不需要重复说明,不需要检查每个人是否都明白了,并给那些没有听懂的人额外提示。每个人都知道该做什么,老师也会在他们做的时候看着他们。
二、不要一下子制定太多的日常规范
你要做的就是帮助那些行为拖沓和喜欢逃避的学生,指着墙上的惯例标示问他——“你应该怎么做?”但是在开始之前,要记住重要的几点。首先,一次只能介绍一个日常规范。如果你想一次强迫学生们记住太多的规则,他们会不知所措、迷茫困惑。
三、带领学生实践日常规范
很多老师在上课的时候,都会制定一些日常的规范,把内容张贴在课室里,但是学生还是没有照着规范去做。为什么?因为老师还缺少了一个重要的步骤,就是带领学生去练习,直到他们养成好的习惯。
“我已经讲了很多次了,但是他们还是不听”,我总是听到老师会这么说,问题出在哪里,就是缺少练习,让学生真的知道应该怎么做。
我自己的班级,我要让学生真正把日常规范演练成班级里心照不宣的一种默契,需要多少时间,至少2周的时间。今年我带了一个初一的搬家,非常吵闹,他们能够专注的时间非常少,我给出指示,没有多少人用心听。然后我就着手一点一点立规矩,练习规矩,减少混乱和无序。比如,我和他们说,在老师进入课室之前,我要看到你们的桌上要放着课本、文件夹和作业。好现在你们把所有的东西收到书包里。假设我在班级的路上,你们应该怎么做,我看有多少学生做对。如果有一个学生错,我们就要罚抄词语一次,如果有两个学生做错,我们就罚抄两次。当然,我更希望你们都不用罚抄,所以,在我出现之前,你们也需要互相提醒,互相帮助,这样我们就能够一次就成功了。
有时你会发现学生忘记把东西放到桌上,那我就会让大家再来一遍,直到他们养成好的习惯。
还有一个令人头疼的事情,就是让学生有序地排队。每一次我们学校排队,我都会听到老师叫嚣的声音,因为只要老师不在,或者老师不管,学生就会慢吞吞的走出课室,虽然都能够到达要去的地方,但是我是不会放过给大家立规矩的机会的。我自己的班级,30秒之内,就能有序地排好队,然后准备出发,怎么做到的,不断练出来的,就看老师是否愿意花这时间,去让学生一遍又一遍练习排队,知道他们能够像样地、有序地、快速地排好队。
看见规范背后的人
制定课堂的日常规范,老师需要小心的是会把目标搞错。很多老师的目标就是让学生要遵守课堂规范,不遵守,就继续要求、罚、骂。我们应该对课堂规范有所要求,但是不要忘记,课堂规范设立的关键和目的,是为了让你看到学生的问题,帮助学生有效地解决问题,课堂规范是为了人,人不是为了规范。这个原则是非常重要的。有些老师,因为学生不能好好遵守课堂规范,被气得要死,认为学生玩梗悖逆。但是,我们设立规范的目的是什么,就是让你透过规范成为学生心目中的领袖,不仅在课堂上能够维持纪律,更重要的是,帮助那些无法遵守规范的学生,了解他们的困难,找到他们的问题,让他们能够比之前做得更好。
我给大家讲一个真实的案例,我发现我们班级总有固定的一个学生不喜欢交作业,说了还是不听。这个时候,我们要怎么做呢?警告、痛骂、还是惩罚,我觉得我们最先要明白的就是学生遇到了哪些困难。后来我才知道,他的家有很多原因,无法找到一个安静的地方学习,但是他并不愿意和别人说自己的苦衷,这个时候还会僵化地使用惩罚,来解决这个学生的问题吗?
作为老师,我们要在成绩、规范等数据背后看到那个人,了解这个人遇到的问题,培养好的习惯,建立信任的关系,帮助他成为一个更好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