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3:换一张凳子,换一种习惯
班上有一个“大错不犯,小错不断”的令人头疼的孩子,上课的时候,他经常四仰八叉地靠在椅子背上,甚至把脑袋枕在后面同学的书上,呈现出一种“青蛙晒太阳”的姿态,于是我要求他带着椅子去办公室,把办公室用于给教室听课的圆凳拿到班上,美其名曰让其享受“教师级待遇”,并且把他的座位调到了最后。可结果却出人意料:随后的一个多星期里,原来的他在我的眼中“消失”了:他没有再因为犯错误而进办公室,家长也没有来办公室“点卯”了。期中考试,他一下升至班级的第11名,数学成绩还进入年级的前20名,成了名副其实的“潜力之星”!
有靠背的椅子变成了没有椅背的凳子、可带来的积极效果却是巨大的。随着椅背消失的是他课堂的懈怠情绪,是他对其他同学学习生活的影响。于是,同学间的紧张关系得到了缓和,他的成绩也因为上课的专心致志而大幅提高。
这次的无心插柳较为成功地转化了一个班级的问题学生。“教育不光需要爱”,有时更需要冷静的思考、巧妙的方法。毕竟教育是一门艺术,好的教育应该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古代孟母尚且为子“三迁”,可见环境对人影响的重要性。当我们无法改变教育主体的时候,不妨拓展一下思维,去改变教育环境,用外因来带动内因的自发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