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史铁生散文集有感
史铁生作为知名作家,他的多篇作品被语文课本收录。史铁生的作品充满了对命运、生命的思考,深深吸引着我。自高中以来,我累计阅读了史铁生的散文集《我与地坛》四次,该文集中最引我深思的是《墙下短记》。
《墙下短记》围绕“墙”谋篇,先叙述了发生在真实墙下的三个故事,而后逐渐将“墙”的内涵上升至抽象意义:心灵之墙、意义之墙、命运之墙。本读书感悟的标题——生命之墙的内涵是指命运赋予我们的限制。
根据作者生平,我们知道天命使史铁生双腿瘫痪,丧失行动能力。原先他是一名热爱田径、前途无量的青年,但生命中的这堵高墙限制了他无法追求爱好,一度陷入就业危机。双腿瘫痪后他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
或许正因如此,史铁生关注着同样为命运所“捉弄”的人们,在其作品中也有所呈现,比如《合欢树》中母亲没能目睹自己取得的成就便已离世,可谓“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再如《我与地坛》中那位长跑家盼望以他的成绩获得政治上的解放却屡屡未能登榜,抑或是那位小姑娘虽长相漂亮却有一定的智力障碍,为他人所戏弄。
事实上,我们每个人都是上帝咬过的苹果,都有缺陷,这些缺陷也可以看作限制我们的高墙。我们生活在无尽的墙中。当我们试图穿过一面墙时,就会发现前面还有一面,永无止境。正如书中的论述“要是没有了残疾,健全会否因其司空见惯而变得腻烦和乏味呢?我常梦想着在人间彻底消灭残疾,但可以相信,那时将由患病者代替残疾人去承担同样的苦难。”
换个角度思考,假使所有墙都能被彻底拆除的条件成立,又或者我们都丧失了穿墙而出的欲望,那么生命又便失去了趣味,或者说失去了意义,于是就掉进了昆德拉所说的“生命不能承受之轻”。这么看来,作者的阐述就与西西弗斯推巨石的神话有几分相似——巨石每每未上山顶又滚下,于是前功尽弃,周而复始地重复着工作。
人生好比一座无边无际的迷宫,我们生来被镶嵌在墙体与墙体之间,既已如此我们应该如何对待这些墙呢?
作者在《墙下短记》中提出了“墙”的概念后,也以一位过来人的身份,描写了一段自己的心路历程。
作者在双腿瘫痪后来到“一座废弃的古园”,即地坛,与一面实体的墙互动,实则是和自己的命运、生命相链接。开始时作者用暴力或是语言攻击这面墙,无果。继而作者向它出声地祈求祷告,也无果。在聆听了墙边老人的箫声后作者有所触动,最后以文字记录下了自己在这面墙下的故事。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前两个阶段作者无论是采取对抗还是祈求的方式,都是想试图挣脱命运的束缚——“求它给我死,要么还给我能走的腿”。第三个阶段开始作者接受了天命的限制。他“一遍遍听那箫声和箫声断处的空寂,以为是天喻或是神来引领”,或许这顿挫的曲调让作者感悟到了人生起伏的常态。最终作者选择了写作这条路,对生命之墙的态度上升到了理解感悟层面,可以从他诸多作品中读出。
由此可见,命运施加于我们的限制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双腿既已残废按现有医疗条件,无论是自伤自残与上天赌气,还是哭天抢地向命运祈求,都无济于事。但上帝为你关上了一扇门,一定会为你打开一扇窗,认识到后者的前提是你要去接受前者。
在地坛的十五年里,史铁生无法接受命运的安排,经常发了疯似的来到地坛思考生死。但站在十五年后的视角来看,史铁生拥有他的坚忍、伟大的母亲的关爱,欣赏到了园中缤纷四季景观,遇到了园中给予他生命热情的形形色色之人。
随着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飞跃,史铁生释然了,接受了命运也就不再一味试图责问命运,于是对生命在这一节点的限制有所思考感悟,认识到残疾也馈赠了他十五年身在地坛的人生阅历。
面对所谓的命运不公,我们应当去接受它,而非一味咒骂或是悲痛,只有接受才会让我们对命运有更深刻的认识。接受就如一种魔法,能让我们在不破坏墙的情况下融入墙、穿过墙,达到豁然开朗的新境界。
但是正如前文提及,墙是永无止境的。如果说太阳“每时每刻都是夕阳也都是旭日”,那么墙亦如此,穿过一面墙时便是另一面墙的到来。
当作者史铁生接受了残疾的事实,并确立了以写作为生后,又一个问题接踵而至:写作束缚住了作者,如同束缚人质一般。我们都向往掌声和夸奖,作者也不例外,得到正反馈后就想继续创作,期待更好的成果,这当中便有文思枯竭的恐慌。
这一背后是永无止境的欲望作祟,正如书中的观点——人活着就是一团欲望。可以说欲望乃原动力,是它驱动着身处在人生迷宫的我们找寻出口的无尽自由,而无尽的生命之墙又阻挡我们前行,于是在人生的不同阶段,我们在墙下咒骂、祈求、接受、感悟,然后又一堵墙迎面而来,循环往复。“这不是别的,这是你的罪孽和福祉”。
我们的生命终有一天结束,那时欲望也将燃烧殆尽,我们终其一生都无法到达自由的彼岸。但正如加缪的一句名言:攀登顶峰,这种奋斗的本身就足以充实人的心;人们必须相信,垒山不止就是幸福。生命设立一堵堵墙不是为了让我们悉数穿越,而是为了让我们体验体会生命的真谛,感悟感谢命运的安排。
生命之墙,亦即命运赋予我们的限制,是我们每个人与生俱来的,欲望和限制乃生命的一体两面。这一堵堵墙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与其与之一味抗争,不如接纳命运,并试着理解感悟它们。生命的每个阶段都会有相应的高墙,无止无尽,体会穿墙过程中的乐趣,乃生命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