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译文
武则天时期,有人状告驸马崔宣谋反。诬告者先是将崔宣的小妾藏匿起来,然后对外宣称这个小妾是要揭发崔宣谋反,未果,被崔宣谋杀,抛尸在落水。
御史张行岌经过侦查,并没有发现崔宣杀人谋反的证据。
武则天发怒了,命令张行岌进行复查。张行岌还是按照以前的情况汇报给了武则天。
武则天说:“这崔宣谋反的事是板上钉钉了。我会派来俊臣复查此案,你别后悔。”
张行岌回答道:“我办案的能力铁定是不如来俊臣的,但是陛下交给我的差事我铁定是得实事求是。如果我按照陛下的意思随意就将灭最的罪过安排到别人头上,那我还有什么操守可言呢?我一位陛下只不过是在试探我的操守罢了。”
武则天严厉地说:“崔宣已经杀小妾灭口了,说明他确实是要谋反。现在小妾死无对证,你是想对崔宣网开一面吧!”
张行岌害怕了,就逼迫崔宣家里找寻小妾的下落。
崔宣的堂弟崔思兢在中桥南北高额悬赏小妾的行踪,没有收获。
但是他们发现,崔宣家里偷偷商量的事都会被外人知道,这就知道崔宣家里有卧底。于是崔思兢假装对崔宣说:“我现在需要三百匹绢,去雇佣杀手刺杀原告。”然后等到天命,就未装好了等在衙门口。
崔宣有个门客,被崔宣信赖,崔宣带他就和对待自己的弟弟一样好。
当天,这个门客就到衙门,贿赂房门传递消息。
原告就说:“崔宣家里已经派人刺杀我了,请你们一定要重视。”负责主审的官员都非常烦恼。
崔思兢跟踪这个门客到了天津桥,咒骂道:“他们构陷崔宣,拉着你当同谋,你还想全身而退么?你告诉我崔宣小妾的下落,我给你五百绢,足够你回老家挥霍一百年了。你不同意我就灭了你!”
门客悔恨异常,向崔思兢道歉。他将崔思兢领到自己的同伙那里,终于找到了崔宣的小妾。这崔宣才得以幸免。
旧集中没有说出处。但是根据唐史中记载的内容来看,高宗有三个女儿,太宗有二十一个女儿,没有一个驸马是姓崔的。高祖有十九个女儿,姓崔的驸马只有崔恭礼、崔宣庆。
唐史记载,崔宣庆娶了馆陶公主,赵瑰娶了常乐公主,馆陶公主和常乐公主是亲姊妹。
当时赵瑰是寿州刺史,越王李贞起兵反对武则天的时候曾经写信给赵瑰,自己的军队要从寿州经过,赵瑰就要统一了。公主面见了使者,然后回信鼓励越王要“舍生取义”。后来越王兵败,周兴就弹劾赵瑰和公主同谋,一齐被杀。那么,崔宣就是崔宣庆么?可能因为这个事是诬告,所以就专门写成崔宣了吧?
按:张行岌在酷吏横行霸道的时候,能够不按照武则天的心意轻易判下灭族的罪过,就算是被多次问责也能够坚持自己的操守,所以最后才能够查明真相。
张行岌比不上徐有功的地方就是还不能够无所畏惧。但是他虽然害怕,也不过是逼迫崔宣家里去寻访小妾的下落罢了。较之于那些因为恐惧而丧失操守的,那可是绰绰有余。史书并没有记录下这个事,所以把这个事记在下来。
02
原文
唐则天朝,有告驸马崔宣谋反者,先诱藏宣妾,云妾将发其谋,宣杀之,投尸于洛水。
御史张行岌案之,略无迹状。则天怒,令重案,行岌奏如初。
则天曰:“崔宣反状分明,我令来俊臣案劾,汝当勿悔也。”
行岌曰:“臣推事诚不若俊臣。然陛下委臣推事,必须实状,若顺旨妄族平人,岂法官所守?臣以为陛下试臣耳。”
则天厉色曰:“崔宣既杀其妾,反状自然明矣。妾今不获,如何可雪?乃欲宽纵之耶!”行岌惧,逼宣家访妾。
宣再从弟思兢于中桥南北多致钱帛募匿妾者,寂无所闻。而宣家每窃议事,则狱中告人辄知揣其家有同谋者。因诈语宣妻曰:“须绢三百疋,雇侠客杀告人。”诘旦,微服伺于台侧。
宣有门客,为宣所信,同于子弟。
是日,至台,赂阍者通消息。告人遽言:“崔家雇客刺我,请以闻。”台中惊扰。
思兢密随门客至天津桥,骂曰:“若陷崔宣,引汝同谋,何路自脱?汝出崔家妾,与汝五百缣,足以归乡成百年计。不然,杀汝必矣!”客悔谢,遂引思兢于告者党,获其妾,宣乃免。
旧不着出处,以唐史考之,高宗三女,太宗二十一女,其驸马皆无崔姓。高祖十九女,其驸马有崔恭礼、崔宣庆。传言:宣庆妻馆陶公主,与赵瑰妻常乐公主姊妹也。瑰为寿州刺史,越王贞将举兵,遗瑰书假道,瑰将应之。主进其使,语以勉王“舍生取义”。其后王败,周兴劾瑰与主连谋,皆被杀。然则宣岂宣庆耶?其或诬告,殆以是欤?
按:行岌当酷吏任事之时,独不顺旨妄族平人,虽再被诘责,亦全其所守,故卒能辨诬也。其不及徐有功者,未能无惧耳。然其惧也,但逼宣家访妾而已,则异乎惧而失守者,可不谓之贤哉!史逸其事,故备言之。
03
补
来俊臣:武则天时期知名酷吏。看他的履历就会感觉很奇怪,他不要队友,把武氏、李氏和武则天的男宠得罪了个遍。这个人似乎就是为了眼前的爽,丝毫不顾及未来。智商堪忧。
疋(pi,三声,匹):量词,用于纺织品或者骡马等。
缣(jian,一声,兼):细密的绢。
高宗:即唐高宗李治,唐朝第三位皇帝,唐太宗李世民的儿子,武则天的老公。
越王贞:李唐宗室大臣,唐太宗李世民的第八子,封越王。武则天登基起兵,兵败自杀,赐姓虺。这么看,《神探狄仁杰》中虺文忠应该都是李世民的后裔。
周兴:武则天时期的酷吏。被武则天用来迫害宗室,后被来俊臣以请君入瓮之计制服,流放,途中为仇家所杀。
徐有功:唐朝大臣,袭爵封东莞县男。他在武则天时期长期与酷吏做斗争,刚正不阿,被称为“虽千载未见其比”。
04
感
这个故事我们以前也讲过了,在“0371张行岌”,搜索历史消息可得。
咱们就说,双标才是本质。张行岌的这个故事,很有可能也是小说家之言,不能这么轻易的相信。
根据郑克的考证,基本上已经可以判定这个故事是编的。毕竟,有没有崔宣这个人还两说,没有崔宣的话,那这个张行岌是不是真实存在也两说啊。
但是看郑克的意思,是把张行岌当成了一个真实存在的人,还把张行岌和徐有功相提并论了。
这多少有点不太科学了。
实际上这个故事现在看来,好像也没什么技术含量。就算是作为小说的话,情节也略显单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