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译文
唐朝垂拱年间,流行构陷别人。
湖州佐史江琛,用刺史裴光书写的判决书,裁剪装裱成了一封和徐敬业商量谋反内容的新信件。江琛就以这封伪造的信件为证据状告裴光。
武则天派遣御史前去调查情况。裴光自己也非常疑惑:“字确实是我的笔迹,但是这里面的内容不是我写过的。”
武则天前后派遣了三波御史,都不能结案。
有人推荐张楚金能够侦破此案,于是武则天命令张楚金去审查这个案子,但是情况和前面三次并没有什么区别。
张楚金非常烦恼,在窗边趴着。日光穿过,书信显现了一样。张楚金立刻将书信对着太阳仔细观察,发现这封书信经过重新裱装过的。
张楚金着急了州县官员,然后当中将书信投入水盆之中。书信终于解体。江琛只能磕头认罪。
武则天直接将江琛处死。
这个故事旧集没有说出处。
按:这实在不是智慧能做到的,只不过是偶然的灵光罢了。荀子曾经说过:“现在如果针丢了,就算找寻一天也未必能找到针。如果找到了的话,并不是眼神好的原因。”心有所思所求,只要是至诚之心就终有所得。
张楚金为安庆日思夜想,大概就是所谓的至诚之心的原因。
张楚金的这个故事,出自唐书张道源的传记。张楚金是张道源的后裔。
按照张楚金的传记记载的内容来看,张楚金早在仪凤初年就已经是刑部侍郎了。等到垂拱初年,张楚金就已经为官数十年了,是一位非常有人望的官员了,怎么可能被推荐管这些小事呢?这个事疑点太多了。
02
原文
唐垂拱年,罗织事起。
湖州佐史江琛,取刺史裴光判书,割取其字,辏合成文,以为与徐敬业反书,告之。则天差御史往推。光疑云:“书是光书,语非光语。”前后三使,皆不能决。或荐张楚金能推事,乃令再劾,又不移前疑。
楚金忧闷,偃卧窗边,日光穿透,因取反书向日看之,乃见书字补葺而成,平看则不觉,向日则皆见。遂集州县官吏,索水一盆,令琛以书投于水中,字字解散。琛叩头服罪。敕决一百,然后斩之。旧不着出处。
按:此非智算所及,偶然见之耳。荀卿有言:“今夫亡针者,终日求之而不得,其得之非目益明也,眸而见之也。”心之于虑亦然,要在至诚求之不已也。楚金之求狱情,何以异于此哉?是亦尽心之效也。
楚金事迹,见唐书张道源传,乃其族孙也。以传考之,楚金仪凤初进刑部侍郎,至垂拱初凡历十年,资望已高矣,犹被荐推事,斯亦可疑也。
03
补
垂拱:唐朝唐睿宗李旦第一次在位时期使用的年号,当时当家的是武则天。
徐敬业:即李敬业,李勣的孙子,袭爵英国公。武则天称帝以后,起兵勤王。不过兵败身死,英国公一家被灭。
张楚金:唐朝官员,封南阳侯。他和哥哥一起考试,当时的州府只想留下他。他认为按年龄哥哥年长,论才华自己也不如哥哥,所以坚辞不受,坚决和哥哥共进退。李勣认为兄弟二人都是人才,一起留用了。后来被周兴陷害,流放岭表。
仪凤:唐高宗李治时期使用的年号。
荀卿:即荀子,战国末期思想家,儒家的代表人物。
04
感
这个故事我们以前也讲过,故事在“0370张楚金”,搜索历史消息可得。
其实这个故事的真假看武则天的处理手段也能略知一二。
武则天这个人执政的时候,重用酷吏,诸如来俊臣周兴之流。话说武则天宠信的周兴不过就让来俊臣审了一次而已。名声显赫的狄仁杰在面对酷吏王德寿的时候,都被逼的以头撞住才勉强保全性命。
名不见经传的裴光何德何能,还能让武则天给了三次机会?小人物根本就没有人权。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这个故事确实是不太真。
其实案件本身的逻辑也很简单,真想破案的话,铁定还是从这个伪证入手。因为裴光明确的表示了字迹是自己的,但是内容并不是他写的,那么有且只有一个可能,这封书信是伪造的。所以,只能从这个方向上努力了。
不过这种重新装裱的手段其实并不是非常高明的,因为无论装裱的技巧多么高明破绽还是非常明显的。因为写字这个事是有一个连贯的性的,不是靠在一起的字拼接起来铁定不是那么自然。但是更高明的手段是直接找个人直接临摹他的笔迹,这样以来就是万无一失了。
《水浒传》中就有一个圣手书生萧让就有这种手段,另外美剧《妙警贼探》中的尼尔也有这种手段。遇到这样的特种人才就真就抓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