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文/有殷天乙汤孙师虎父
这场旨在杀死季孙本人的未遂政变于九月戊戌发生当日就遭到了失败,第二天己亥日鲁昭公在与臧孙商议之后就流亡进入了齐国。其流亡路线如下:
……己亥,公孙于齐,次于阳州。齐侯将唁公于平阴,公先至于野井……(左传.昭公二十五年)
这一路线图示为:
如图,可见由于东北方向出阳关经过孟氏的据点成邑前往齐国或者从东南方向经过季氏的封地费邑再经莒疆到达齐国都不可取,因为这两家都已经公开成为公室的死敌。叔孙氏的家臣尽管在变乱期间作为关键的筹码倒向季、孟而导致昭公失败,但叔孙婼本人的立场相对中立则毫无疑问,因此昭公一派理所应当地认为走西北路经过济水和泰山山脉之间的路线进入齐国比较安全。
昭公沿途经过了齐、鲁西部边境的阳州后进入齐国济水之畔的要塞平阴。原本齐景公计划在此迎接鲁侯,不过由于昭公等人求救心切,所以不等齐国君臣到达就继续前进抵达了距离临淄更近的野井。齐景公、国夏(惠子)、高张(昭子)一行迎接昭公过程中双方的言辞甚至还被孔子认为是“其礼与其辞足观矣”而得到了《公羊传》的详细记载。
在给足了流亡者们面子之后,齐景公必须解决的问题如下:
1.是否支持鲁侯复辟,这样的后果将是什么?
2.如果支持鲁侯,那么把他暂时安置在哪里,又从哪个方向伐鲁?
3.齐国帮助鲁侯复位之后需要什么条件来交换?
对于第一个问题,齐景公几乎没有任何理由拒绝,因为那是春秋时期主流的价值观。如果齐国不支持鲁侯,那么明天齐国的臣子们也会起来试图驱逐君主甚至弑君(事实上这种事后来真的发生了);而一旦成功,那么齐国也将从鲁国获得一定的领土和权益补偿,不过将直接与鲁国掌握军政大权的“桓族”为敌,因此鲁昭公的复辟将意味着“桓族”的灭亡和新公族的兴起。
第二个问题就非常关键了。以齐国的综合实力,绝对有能力独自击败鲁国执政诸卿的兵力,而鲁国上下此时正处于怀疑、分裂和混乱之中。不过如果齐师以西部地势开阔平缓的济水上游和大野泽周边地区为基地按照鲁昭公并作为出兵基地,那么一旦取得成功,就意味着晋、卫、宋、曹等国也为了在这个方向扩展利益接踵而至,齐国所有的努力就会给他人做嫁衣裳。因此鲁昭公尽管走了西路来投靠齐国,为了保证鲁侯这面旗帜始终只为齐国所用,齐景公伐鲁却只能选择东路作为出发地。
对于这个战略方向的选择,齐景公在野井立刻对鲁昭公一行宣布了具体措施:
……齐侯曰:“自莒疆以西,请致千社,以待君命。寡人将帅敝赋以从执事,唯命是听。君之忧,寡人之忧也。”……(左传.昭公二十五年)
齐国每一社大约相当于二十五户的小村落,所谓“千社以待君命”,就相当于以二万五千户人家的产出和劳力供应鲁侯一行的开销。如果换算成兵力,假设每一户供应一个稳定的壮劳力,按照《司马法》每七十二户的产出供养一乘战车,那么鲁侯掌握的物资将足矣动员三百五十乘左右的战车作战。此与鲁国上下总共千乘的动员力虽然还有一定差距,但作为齐师主力的附庸配合作战或者牵制一下“三桓”的兵力还是可以胜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