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认识一袋空气 示范课
有幸听到了陈婷婷老师授此课,给了我新的启发:
1.原有的教学设计中,我并没有凸显出对比观察,在改进后的教学设计,我会按照感官观察~对比观察~借助工具观察,这样的思维来引导孩子们多角度思考。
2.教材中把水 木块 空气导入杯中,这个实验只需要孩子们看,通过眼睛观察出水可以流动,所以我将这个实验改进为演示实验。
3.引导学生把“看不见摸不着”说成科学表达,为“无色透明”“无固定形状”。
2.联动教研
1.林老师分享了他们学校的所作所为,导学单的设计真的特别接地气。看到了很多一二年级的内容,为我的授课提供了更多的思路。
在磁铁单元结束后,我就计划带动孩子们一起《做一个磁铁玩具》,五一他们在家的时候可以进行制作。
3.教研:论文分享
“授人以渔,不如授人以欲。”
1.课程思维导图可以帮助我们梳理课程结构,在上课之前,自己需要构思一下课程的思维导图,以此来训练自己;
2.以我们接触最多的课入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就能生成一篇文章,最重点的还是要做个有心人,感受孩子们的学习情况,关注到学情;
3.加强学习,继续看论文,做批注等。
4.还是得多看看课标,想到别人老师课标都翻阅烂了,确实觉得自己下的功夫还不够。
4.认识一袋空气 第一次试讲问题梳理
来自峥:
1.在引入的时候突出“一袋”,同时可以强化孩子们“借助工具进行观察”;
2.板贴准备一些空白的,可以对学生的思考进行补充;
一些问题的改进
①“在不打开纸袋的前提下,你会用什么方法,猜一猜它里面装了什么?”改为“你有没有什么办法在不打开纸袋的前提下猜出袋子里面装了什么?”
②空气在哪里的问题,在本课中的过渡并不好,实际操作中,孩子们会答偏。此部分做出删除
来自毕:
1.操作录制视频;
2.改进孩子们手机空气的方式,不需要拧一拧。
3.最后落点低碳生活有点大,一年级孩子们对于这个概念并不理解;
4.一定要重视先说完规则,再来下发材料。
5.明细孩子们的分工,把小组成员编号,让他们各司其职。
6.实验时间可以配上一段音乐,用音乐提示孩子们的音量。
7.实验1(收集一袋空气)与实验2(对比观察空气、水、木块)进行了合并,正好利用起了收集的那袋空气,方便孩子们收集到空气后顺势进行对比观察。但是孩子们往往很难分配时间,他们大部分时间都会用到去玩一袋空气上面。
来自我自己的观察:
(看自己的上课视频真的需要好大的勇气啊,希望自己能再勇敢一点。)
1.活动单需要在课中讲清楚怎么填写,一句话带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