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生压力与化解情绪的社会脉络
1.在社会脉络下理解压力与情绪
从社会建构论的立场来看,压力并不是客观的情况,而是人们在其主观世界中知觉自己的能力,被挑战到极限时的反应。当人们一时觉得无法应对某一特定程度的压力时,就会撼动个人原有的观点,价值,目标,安全感等。并对自己的能力,信心,人际关系等产生需要再次协商与调整的需求。如果压力是突发的,人们将更难与立即调整其观点,期待与行为,也不太能立即调试原有的认知结构来应对这些突如其来的新体验,以至于在短时间内,人们在其主观世界里常会强烈的因原有世界被破坏而焦虑,因祭奠社会建构被摧毁而惶恐或者持续建构着敌意,威胁或漠然等负面情绪。
在社会建构论中,个人是社会的一个运作机制,了解一个人,需从其社会文化的脉络进入。人们通过各种社会网络的紧密联系与密切互动,共同建立起社会的信念,价值,传统与习俗。因而,人们对社会生活中的许多事件赋予的意义与目的,常受到社会文化脉络的诠释价值系统影响。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当今社会网络的紧密性不如过去,个人的空间变大,人们的变异性与多元性也一直在增加,居住地域对个人的影响程度持续降低,权威与社会控制不再是影响人们的主要力量。个人的教育工作,朋友社团的影响力反而相对提高,这使得人们对彼此各方面差异性的包容度,逐渐成为人们需要重新学习的一个重要课题。由于传统社会固定的价值与运作规则的慢慢消逝,人们的个人自由度逐渐增大,每一个人都更加需要为自己的行为与选择负责。所以在个人选择空间增加,获得更多机会与自由的同时,人们也往往会产生无所适从的不安全感与被威胁感,或者出现必须由自己本人做出决定的种种压力。简言之,压力产生于个人,对自己主观经历的体验以及自己与外界之间诸多冲突的知觉。压力也可能来自个人的真实自我与理想自我之间的冲突。其实自我与理想自我之间的拉扯,造成了怀疑,羞愧,自责,焦虑,后悔等负面情绪的产生,而社会的种种变迁更加重了这二者之间的对立与拉扯。当然,人们的压力仍然存在着文化上的差异,例如身处于一些仍然十分强调社会价值重要性的文化里,人们在个人选择与大环境的价值观之间如何取舍与平衡,常导致特定的决策压力出现。
个人主观的知觉与经验是相当重要的,但是个人的主观世界并非所谓的真实。因为真实是因人而异的,也会因不同的环境,不同的社会脉络而有所差别。压力亦然,压力也是受到周遭他人与文化影响的,因此更深入的说一个人面临的并不是问题或问题带来的情绪与压力,而是在他主观世界的建构中,他与环境协调与自我协商的重大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