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摘录》分享。《稻草变黄金》之焦点解决建构正向的眼光——一般化及外化技巧。读书摘录。
读书。外化技巧结合例外问句的应用。许多当事人会说“我很糟糕”,“我很失败”,“我没有能力”,“我人际关系不好”……等等,“当事人”跟“症状”几乎成为一体。如果“问题”像一个漆黑的球,当事人则如同深陷这个黑色球体之中。“外化”就好比采取行动,从里面将包住身体的黑球体推出去,把“问题”推到面前,让当事人可以看清他到底是怎么回事。
把问题和人分开,并非将问题抛开不顾,也不是无视于问题存在,还是要帮助当事人面对问题,寻找解决方法。外化技巧可以结合例外问句一起使用,帮助当事人发现其有效处理问题的资源与经验。例如,助人者可以引导一个有社交恐惧症的当事人思考:“有时候你的恐怖会控制你,但是不是有些时候它并没有完全控制住你?”如果当事人可以注意到某些例外经验,助人者便接着问当事人:“哪些时候你的恐惧并没有完全控制住你?”“哪些时候你的恐怖不会让你出不了门?”类似的引导和提问,可以将注意力放在“问题”被有效处理的时候,帮助当事人觉察己的力量。
助人者踩到“地雷”时。焦点解决的许多问话方式不只是技巧而已,更与助人者对问题以及改变的看法关系密切。助人者能否有效应用外化技巧来协助当事人,考验着助人者看待个人与行为的态度,以及助人者对“个人问题”与“个人能力/价值”可以区分开来的相信程度。
助人者个人的价值观可能对某些特质或行为比较接纳、宽容或排斥。 笔者习惯将那些较不被助人者接纳的特质或行为称为“地雷”;在没有踩到地雷时,要将问题与个人区分开来比较容易,若是出现助人者无法忍受或轻视的行为特质时,就容易认为当事人要为它的问题/困难负责,这时助人者要运用外化技巧就比较困难了。例如,某位助人者重视负责的特质,当他面对一个不断抱怨他人、将自己的不如意都归因于他人的当事人,可能会在不知觉的状态下对当事人产生负向情绪,而认为当事人真的是一个“有问题的人”,这时助人者就很难将当事人的问题与人区分开来。
学习外化技巧不能只是学习回应的句型而已,助人者要不断反思自己的价值观,培养个人的正向眼光与正向思考态度。这是一个需要持续学习的过程。
体会。学习外化技巧并不是用一些句型那么简单。笔者将助人者与当事人的价值观有冲突的部分形容为踩到“地雷”。这种情形对初学者来说的确不好把握,当助人者的价值观和来访者的价值观的特质或行为不同时,助人者可能很做到难保持中立态度,对来访者有一个很客观的认知,很容易用自己的价值观去评判来访者。这就需要助人者持续不断的学习、修炼,成长自我,把自己的容器变得足够大,能够容纳不同类型的来访者。当然助人者和来访者还有一个匹配度的问题,如果助人者实在做不到,那就本着对来访者负责的态度做转介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