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五和时节[1],君服黄色,味甘味,听宫声,治和气,用五数……
八举时节[2],君服青色,味酸味,听角声,治燥气,用八数……
七举时节[3],君服赤色,味苦味,听羽声,治阳气,用七数……
九和时节[4],君服白色,味辛味,听商声,治湿气,用九数……
六行时节[5],君服黑色,味咸味,听徵声,治阴气,用六数。
(《管子·幼官》)
【注释】
[1]五和时节:“土”,数五。《尚书·洪范》:“五曰土。”土气旺于四季各十八日,而其位在六月。土旺之时,土气和,故称“五和时节”。
[2]八举时节:“木”成数八。木气生举,故称“八举时节”,指春季。
[3]七举时节:“火”生数二,成数七。火气上举,故称“七举时节”,指夏季。
[4]九和时节:“金”生数四,成数九。金气和,故称“九和时节”,指秋季。
[5]六行时节:“水”生数一,成数六。水气流行,故称“六行时节”,指冬季。
【解读】
《素问·金匮真言论》记载“中央黄色,其味甘,其类土,其音宫,其数五”;“东方青色,其味酸,其类草木,其音角,其数八”;“南方赤色,其味苦,其类火,其音徵,其数七”;“西方白色,其味辛,其类金,其音商,其数九”;“北方黑色,其味咸,其类水,其音羽,其数六”。其所载述内容,与《管子·幼官》符合。
至于春夏秋冬指“治”,若春季多风则燥,故云“治燥气”;夏季阳热太过,故云“治阳气”;秋令燥令不及,雨湿遂多,故云“治湿气”;冬令阴寒太过,故云“治阴气”。“五和时节”“治和气”的意思,是使四时之气调和。
又《素问·生气通天论》“秋伤于湿,上逆而咳,发为痿厥”及《阴阳应象大论》“秋伤于湿,冬生咳嗽”,或即《管子》所说秋季“湿气”内犯脏腑、外害皮肉筋骨所致的疾病。喻昌《医门法律·秋燥论》认为“秋伤于湿”系“秋伤于燥”之讹。根据《管子》记载,恐未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