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周四下午的第二节课,阳光斜斜地洒进教室,空气中飞舞着细小的粉笔灰。我正在讲解课文,突然注意到后排的小动作——李明低着头,手指在抽屉里紧张地摸索着什么,同桌的王小华不时侧目,眼神里藏着秘密。
“李明,请起立。”我走到他身边,“手里拿着什么?”
男孩猛地抬头,脸颊涨得通红,右手紧紧攥着。全班几十双眼睛齐刷刷地看向他。
“没……没什么……”他声音发颤。
“请打开手掌。”我温和而坚定地重复。
他终于缓缓张开手指——一枚一元硬币静静躺在他的掌心,已经被汗水浸湿。
“老师,他偷我的钱!”王小华突然站起来,“我上午丢的,就在他抽屉里找到了!”
教室里顿时一片哗然。李明的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却倔强地咬着嘴唇:“我没偷!”
我沉默了片刻,让李明和王小华站到窗前,然后拿出那枚硬币。
“同学们,请看这枚硬币。”我将它高高举起,阳光透过窗户在金属表面反射出耀眼的光芒,“现在,我想请每位同学都仔细看看它,然后一个一个传下去。”
硬币在几十个孩子手中传递,每个人都在阳光下仔细端详。最后,它又回到了我的手中。
“现在,”我微笑着说,“请你们闭上眼睛,感受一下阳光的温度。”
孩子们好奇地照做了,整个教室非常安静。
“好,睁开眼睛。谁能告诉我,现在这枚硬币是什么感觉?”
“温暖的!”孩子们异口同声。
“是的,经过几十双手的传递,它在阳光下变得温暖。”我走到李明身边,轻轻拉起他的手,将硬币放在他的掌心,“所以,这也许不是一枚被偷走的硬币,而是一枚被阳光温暖、被几十个同学传递过的硬币。”
我转向全班:“在我们没有确凿证据之前,不要轻易用‘偷’这个字。有时候,东西只是不小心放错了地方。李明同学,你能告诉大家这枚硬币是怎么到你抽屉里的吗?”
李明擦干眼泪,声音依然颤抖但清晰:“我昨天扫地时在讲台下面捡到的,本想今天交给老师,后来就忘了……”
王小华愣了一下,突然拍脑袋:“啊!我想起来了!我确实在讲台旁边系过鞋带!”
真相大白。但不是通过严厉的审问,而是通过阳光的温度。
那天放学后,李明最后一个离开教室。他走到讲台前,把那枚已经被捂得温热的硬币郑重地放在我桌上:“老师,谢谢您。”
我看着他明亮的眼睛,知道今天温暖的不仅是那枚硬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