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想过这样的场景:
孩子一放学回来,自觉做作业;
孩子喜欢学习,越学越来劲,越沉迷知识海洋里。。。。。
我想大部分父母都希望自己孩子能爱上学习,自主学习。那怎么让孩子爱上学习?我最近看一本书,里面讲到一个科学技巧可以帮助孩子爱上学习。这本书就是日本的菊池洋匡和秦一生一起合著的《原来孩子这样学习会上瘾》,这本书核心内容:用ARCS模型去激发孩子学习动力。
ARCS模型是什么?
ARCS模型也叫学习欲望模型,ARCS模型最初来源于美国教育工作者约翰·凯勒教授在研究心理动机的时候,总结出的一套有关学习动力的模型。他将学习动力(学习欲望)分解为注意力(Attention)、理由[插图](Reason)、自信(Confidence)和满足感(Satisfaction)四类。
ARCS模型不仅在孩子身上运用有效果,在企业内部员工身上也有效果,像谷歌公司就引进了这套模型来激发员工的工作动力。
可见,这套模型不仅对孩子的学习有用,对成年人也有用。而且,对孩子的用处更大。我个人觉得父母在孩子越小的时候启用这套模型,受益更大。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ARCS模型每个元素离不开亲子互动、游戏等。在孩子更小的时候运用这套模型,更能激发他的学习动力、探索知识好奇心!
如何运用ARCS模型?
我结合书中内容和我自己经历,将ARCS模型中每个元素介绍一下:
一、A:Attention(注意力)有趣——对学习产生“心动”的感觉
在“A”这个元素里,作者提到13个方法(做法),有些方法并不是很有效,我重点介绍3个方法。
1、给学习换个新名字。
我们经常说不能随意给孩子贴标签,但可以给“学习”贴上“玩耍”的标签。也就是换个名字。比如:你叫孩子快点做作业,孩子磨蹭很久才去做。但如果你说:我们来玩一个游戏或比赛,孩子行动力就快许多拉。
所以,在孩子面前,把数学、物理、化学等称为“猜谜游戏”,把语文、历史、地理等文科称为“知识竞赛”,其实,学习的内容是完全没有改变的。给孩子出题的方式也模仿电视节目中猜谜游戏或知识竞赛的方式,孩子保证玩得不亦乐乎,同时也学到了该学的知识。这点,我是深有体会的。在我办的读书会,我就是用这种方式来做。尤其我在11月7日,就用“你比我猜”游戏去切入“古诗学习”,非常有趣,学习效果很好。(有兴趣书友可以看我公众号:皓妈积极养育与学习中“第7-8期:游戏化学习古诗”)
另外,孩子容易根据“名字”,对事物进行判断。我们父母可以利用这一特点,给学习取一些有趣的名字,帮孩子改变对学习的态度。
2、父母要在孩子面前学习
当看到“父母要在孩子面前学习”时,我想起我曾经和家长分享过培养孩子阅读习惯时,我曾说过:父母要以身作则,在孩子面前看书。如果实在太累,也可以拿本轻松的书、杂志看下,少看手机。同样的,学习态度也是如此习得的。
用自己对学习的热爱感染孩子:父母在孩子面前学习的时候,不要表现出不耐烦的神情,要展现出您对学习的热爱和热情,这样才能为孩子树立一个正面的榜样。尤其是孩子的年龄还是一位数的时候,也就是尚未进入青春期、叛逆期的时候,父母的榜样作用是非常巨大的。
反之,如果家长对学习、工作抱有消极态度,在日常生活中无意间在孩子面前抱怨工作、厌恶学习的话,时间长了,孩子也会对学习产生厌恶情绪。而且,对孩子将来的就业、工作也会带来负面影响。
这点,我感触很深。有一段时间我时不时发出“唉”声音,虽然是无意做,但孩子就习得。他在做作业时,就会发出“唉”。“唉”是消极的,无形中引起孩子的消极情绪,这对他的学习会有影响。所以,后面我觉察到后马上改变这个习惯。多说积极语言,孩子也会一些积极的话、做积极的行为。
所以,家长经常要回顾自己以往的言行,反思自己在孩子面前做了什么样的榜样,如果有负面的言行,请从改变自己做起,为孩子树立一个好的榜样。
另外,家长多在孩子面前学习。最好每天规定一个时间,全家人都集中到客厅,养成共同学习的习惯。父母把爱学习的姿态展现在孩子面前,是让孩子喜欢学习的好方法。家长是孩子最好的榜样。
3、将作业游戏化的四个要素
一说到作业,相信没有几个家长不头疼,也没有几个孩子是喜欢作为。如果把作业游戏化,就能让孩子积极主动而且乐于做作业。如何做?可以结合游戏要素去做。
好玩的游戏所必备的要素有哪些?
(1)新鲜的刺激;
挑战新的关卡、使用新英雄参加排位赛……游戏总能给我们带来新鲜的刺激。
而计算练习、听写生字等学习项目却总是一成不变,缺少新鲜的刺激。这就是游戏比学习更吸引孩子的主要原因。那么,我们就应该想办法改进学习方式,让孩子在学习中不断感受到新鲜的刺激,他们才会集中注意力继续学下去。
最近,我家先生发明一个闯关拓展语句的游戏。孩子喜欢玩一个游戏,结合里面人物或道具,让他造句,在句子基础上不断拓展。慢慢变成一段话、一个故事。能编造一篇好的故事就是闯关成功。
(2)需要完成的任务;
打败大Boss拯救世界,和队友合作消灭对面的敌人,从青铜等级升到白银等级再一路升到王者等级……游戏都有明确的任务。
其实,学习也应该有明确的任务,比如,“下次考试达到90分”。而平时,家长只是让孩子做计算练习、听写生字,并没有告诉他们这样做的目标是什么,所以孩子当然提不起兴趣了。
而要完成任务,需要和孩子分析怎么做。也就是将目标分解。
(3)不会太简单,也不会太难,难度适中;
人喜欢胜利,但不喜欢毫无难度地获胜,更不喜欢毫无胜算的挑战。就拿玩游戏来说,如果一个游戏太简单,孩子随便一玩就可以通关,那估计玩两次之后他就不想再玩了。如果一个游戏难度太高,孩子挑战几次发现根本没有胜算,也会失去兴趣。学习也是一样,突然给孩子超纲的难题,会极大地打击孩子的学习热情。一直给孩子太过简单的题,孩子也会失去兴趣。
(4)快速出结果。
人是一种很容易厌倦的生物。如果结果迟迟不出,就会让人逐渐丧失耐心和兴趣。在游戏中,完成一个任务所需的时间也就几分钟到十几分钟。完成任务之后,会马上出现通关画面。像足球、篮球这样的体育比赛,一场比赛得到最终结果也需要一两个小时或更长时间,但为什么还有那么多球迷呢?因为比赛的得分情况实时可见,谁进球了、谁得分了,观众马上就知道了。而最终的结果需要看到最后才知道,所以观众的情绪会跟随比赛的情况时起时落。这种刺激感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相比之下,学习的结果就不会那么快显现出来。比如今天数学考试了,老师需要批改试卷,公布成绩又需要一段时间。越重大的考试,公布成绩的时间越久。
通过以上四点的改进,我们可以让做作业像玩游戏一样有趣。
二、R:Reason(理由)有用/有价值
ARCS模型中的R,是学习的理由,我们要想办法“让学习变得有趣”,让孩子喜欢上学习。
1、孩子的干劲从何而来
干劲,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学习热情、学习动力,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从外部获得的,另一种是从内心涌起的。用专业术语讲的话,分别是“外部动机”和“内部动机”。
来自外部的动力,指自己的行动是在外部(他人或环境)的报酬、命令下所做出的。例如,“考试考不好的话,爸爸妈妈会生气,所以我得好好复习”(避免受罚);“做完作业我就可以玩游戏了”(想获得报酬)。
由内心产生的内部动力,是指自己所做的行为完全是自愿、自律性的,是出于兴趣而做的。举例来说,“想获得最新的信息而上网搜索”(好奇心);“想了解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求知欲);“想比以前做得更好”(上进心)。
受内在动力驱使进行学习的孩子,会持续、深入地学习。只要他们觉得“我想知道”“我想了解”,就会按自己的意愿继续学习下去。他们也会积极地探索更好、更深、更高效的学习方法,并将其应用到学习实践中。而且,遇到难题、困难时,他们不会轻言放弃,而是坚忍不拔地和困难斗争到底。
而在外部动力驱使下学习的孩子,只看重眼前的结果。为了不被父母责骂而学习的孩子,只要达到了父母不责骂的学习标准,他们就不会再继续学习了。因为他们的目标只是完成任务,所以根本不会在意什么学习方法。另外,当他们感觉即将失败,或成功的可能性比较小的时候,就会很轻易地放弃努力。
要想让自己的孩子在学习中迎难而上、坚忍不拔,又愿意主动探索高效的学习方法,前提就是家长和老师要想办法激发出孩子内在的学习动力,让他们从心底里想学习、爱学习。
2、让孩子自己选择,能够激发他们的内在动力
1)能够自己选择的“感觉”,也会让孩子干劲十足
即使孩子选择的对象和学习的内容毫无关系,只给他们自由选择的“感觉”,就能极大地满足他们对“自主权”的欲求,从而提高学习动力,取得更好的成绩。
比如:我家孩子从一年级到三年级,做作业的时间是由他自己安排,给到孩子自由选择的权利。
当然,我们会先商量做作业的时间(建议年龄小的孩子要列个表格、图给他看,认识和感知时间),最后让他们决定。这样做,孩子们不仅高兴,而且有自主权——“做作业的时间我可以自己决定啦”!他们对自主权的渴求得到满足后,做作业的动力就大大增强了。
2)“怎么做”也应该让孩子自己决定
”做什么”“什么时候做”“做多少”“怎么做”……能让孩子自己决定的,尽量让他们自己决定。另外,除了上述有关学习本质的内容,像文具等与内容不相关的事物,更应该让孩子自由选择。这样可以激发出孩子的干劲。但家长需要注意一点,通过各种形式强迫孩子进行选择,并不是真正给孩子选择的自由,也不能满足孩子对自主权的渴望,更不会激发出他们自主学习的热情。
3、提高孩子思考能力,需要父母具备高明的提问技巧
“你想的肯定是……对不对?”“老师问你的话呢,赶紧说好阿。”这样场景你是否熟悉?
家长有时忍不住替孩子回答老师的问题。这种做法不仅影响亲子关系 ,也会剥夺了孩子自己思考和表达的机会。
而提高孩子思考能力,我们家长不仅在日常讲话要注意,把“说与听的比例最好控制在1:2”,也就是说,让孩子多说话,孩子的说话量应该是父母的2倍。同时,我们需要学习并提掌握提问技巧。书中有讲到3种技巧,其实这些技巧我们也经常用过。那我们来看下这3种提问技巧吧:
提问技巧(1):5W1H
家长引导孩子进行表达的提问技巧,可以概括为“5W1H”。
(What)询问具体情况。你在做什么?今天有什么好事情?
(Why)询问原因。你为什么这样认为?
(How)询问程度。你现在的心情怎样?今天你给自己打几分?
(When)询问时间。什么时间学习?
(Where)询问地点。在哪里玩了?
(Who)询问人。你觉得自己是什么样的人?你和谁一起玩耍了?对孩子特别有效的一个问题是:“你在做什么?”因为很多孩子不清楚自己当前到底在做什么。孩子和同学发生纠纷,当我们询问原因的时候,双方都会说:“因为他……”都是从别人身上找问题。而当我们提出“你在做什么?”的时候,可以引导孩子把视线从别人那里转移到自己身上,帮他们创造一个客观审视自己的前提。
提问技巧(2):使用温柔的语言
“怎么回事?”“为什么?”都是听上去具有“攻击性”的问题。原本父母想用提问的方式锻炼孩子的第二层大脑,结果因为问法不够温柔,反而容易起到反作用。比如“让孩子感到父母是在质问、攻击自己”,结果掌管感情的第一层大脑受到刺激,搞不好还会情绪失控。所以,父母要提问的话,最好先学会使用温柔的表达方式。
举例来说,“你为什么没考好?”这样问的语气就比较冲,可以改成“没考好的原因你思考过吗?”。再比如,“你为什么要做那种事?”最好换成“希望你告诉我那么做的目的,你是觉得那么做能带来什么好处吗?”。您看,只要把问题聚焦在分析“原因”“目的”上,就不显得太生硬,孩子也容易接受,更愿意冷静思考。
提问技巧(3):询问主观意见背后的原因
我们应该询问孩子主观感情背后的理由,询问他们评价的根据,才能帮助他们加深思考。
当孩子遇到一道难题时,我们可以从“你觉得哪个地方比较难?”问起,然后一步步追问:“所谓的难题,你觉得是什么样的题?”“做怎样的练习,可以让难题不再困难?”这样,就可以一步步引导孩子找到解决问题的路径。
三、C:Confidence (自信)我能行
在“Confidence 自信——让孩子感觉到“我也能行””这部分,作者提到“孩子的能力由什么决定?“才能”还是“努力”?”和““因为运气不好?”如何帮孩子寻找考试失败的原因”这两点,我个人觉得就是用成长型思维去帮助孩子提升自信。
第一,告诉孩子,先天在取得成功的因素中只占非常小的一部分,关键在于后天的努力。要让让孩子相信“后天努力比先天才能更重要”。
第二,我们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帮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尤其父母每天和孩子交流的方式,就能潜移默化地帮孩子塑造价值观。如:当孩子取得某项成功的时候,千万不能表扬他们的天赋,而应该表扬他们的努力。重点扬孩子努力的过程,而非结果。
不好的例子:成绩考得真不错!你真是个聪明的孩子!
正确的例子:成绩考得真不错!看你平时认真复习的样子,妈妈就知道你一定能考好。接下来我们把错题及原因进行分析。
另外,父母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自己的言行,多思考一下,如何用自己的言行帮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多说积极语言,少说负面语言。这样能给孩子树立榜样及信心。
第三,当孩子面对失败和困难时,我们要帮助孩子找到失败原因及解决问题方法。
在这点,作者提到:找出好的“原因”!就是要从内因和外因找,慢慢引导孩子关注自己能控制的因素,比如“努力(=学习方法+学习量)”。在父母引导过程中,孩子能找到失败的原因,将原因细分到可以找到具体对策的层面。
提升孩子自信,还有一点:
一点是我们给孩子定目标,要适中,也就是处于学习区,可以跳一下能摸得着的目标,太舒服、太难的目标都不适合孩子。
四、S:Satisfaction (满足感)学习真好
让孩子感受到“学习真好”,这就需要父母做的事:不管是表扬,还是批评,一定要“及时”并且“毫不含糊”。这里有两层意思:
第一个:表扬或批评,不要注重“结果”,而应针对“行为”。为什么要针对行为?因为行为具有“再现性”,孩子是可以重复做这些行为的。
对小学生来说,他们自己是分不清行动目标和结果目标的。如果你问孩子期中目标是什么:他肯定会说:争取考100分。这个目标是结果目标,不是行动目标。行动目标是孩子自己可以控制的,也就是我需要做什么事才能考到100分,需要准备什么。
当我们只表扬或批评他们的结果,孩子容易陷入迷惑,“那接下来我该怎么做呢?”所以,我们应该把焦点放在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行为上,表扬或者批评孩子的行为,让他们知道以后具体该怎么做。
第二个要点,不管表扬还是批评,给孩子的反馈一定要“及时”。如果孩子做了一件好事,可好几天后我们才想起表扬他:“那天你做的……真是太棒了!”恐怕孩子自己对那件事的印象都已经很模糊了。表扬也就失去了它应有的效果。同样的,如果现在才批评孩子几天前做的错事,无法让孩子对自己的错误产生深刻的认识。
所以,我们父母要做到4点:
1、多发现孩子优点或者注重孩子成长的地方。当孩子的行为中出现闪光点的时候,我们要马上提出表扬,以便让他们以后不断重复做这种好的行为。反过来,批评也是一样,只有及时批评,才能有效制止不好的行为。
错误的表扬方法:你是最能干!
正确的表扬方法:自从你上了这个补习班后,我感觉你的进步非常明显。对待学习的态度转变了不说,能做对的题目也越来越多了。
2、用语言描述孩子行为:当孩子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不管好事还是坏事,我们看到了都应该马上说一句“你在做……啊”,用语言把他们当前的行为表述出来。一开始,这样做就足够了。比如,“你开始做练习题啦”“你已经玩了两小时的游戏了”……把孩子的行为语言化,孩子自己就会判断自己的行为是好是坏了。
3、对于孩子的同一种行为,我们的应对态度要前后一致。父母也好,老师也罢,都是人,是人就会受情绪的影响,不同的时间,心情可能也不一样。所以,当我们心情好的时候,对于孩子犯的错误可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心情不好的时候,同样的错误就可能让我们对孩子大发雷霆。
但是,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大人“因为情绪的原因而反复无常”,是最大的禁忌。如果让孩子感觉到“妈妈高兴的时候就会表扬我,不高兴的时候就无视我”“爸爸心情好的时候我干什么他都不会骂我,可他心情不好的时候,就会对我特别严厉”……那么,孩子就会认为,父母表扬或批评自己的理由不是因为自己做了什么,而全看他们的心情。这样成长起来的孩子,不注重自己行为本身,而更注意察言观色,专挑让别人高兴的事情做。“因为你做了什么好事我才表扬你”“因为你做了什么坏事我才批评你”,一定要给孩子讲清楚。而且,每次表扬或批评,都要奉行同样的标准。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知道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4、不和“别人家的孩子”比,要表扬孩子自身的进步。我经常跟我家孩子说,你不需要跟别人比较,你只需要跟自己比较,跟过去的你比较是否有进步,每天进步一点点。
为什么不能通过和别的孩子比较之后,表扬自己的孩子呢?因为这样比较的结果,容易让孩子觉得自己的成绩是靠天赋,而不是靠努力取得的。为什么会这样呢?不管使用什么高明的学习方法、不管付出多大的努力,都不一定能战胜别人。
您觉得自己的孩子学习十分努力,可也许别的孩子更加努力,所以最后的成绩不一定比别人强。反过来,假设您的孩子学习不怎么用功,可其他孩子更不用功,还经常逃课,那搞不好最后您孩子的成绩还要强过别人。也就是说,在和别人比较的时候,努力和结果并不一定存在必然性。
关于学习方法也是同样的道理,不管自己的孩子采用多么高效的学习方法,最后在成绩上也不一定能战胜别人。
因此,通过和别人比较来评价自己孩子的时候,会让孩子觉得,不管好结果还是坏结果,其原因都和努力没有关系,而是自己天生能力造成的。结果不好的时候孩子会想:“不管我怎么努力,也不行!”结果好的时候,孩子又会想:“我是天才,所以我成绩好!”这样一来,孩子就会轻视努力和学习方法的作用。
想让自己的孩子成为一个努力的孩子吗?您想让自己的孩子成为一个愿意探究高效学习方法的孩子吗?如果您有上述愿望的话,就要让孩子懂得——结果,可以凭借自己的努力改变。
让孩子感觉“学习真好”,除了父母积极语言肯定、表扬外,还需要父母管理好自己的情绪,能平静与孩子沟通。而关于父母情绪管理方面,我就不做分享,我在去年文章都有分享过。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翻2020-4-15《情绪管理:如何利用三步法来化解愤怒的情绪》
只要每个元素都做好,孩子的学习动力才能激发出来,学习才上瘾!希望大家能找到适合孩子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