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梦龙经典课例品读》读书随想(2)钱老师怎么教小说

阅读课例《故乡》《一件小事》

1. 引导学生紧紧围绕小说特点进行提问,如果学生暂时不具备提出问题的能力,就先提出几个纲领性的问题串联课堂,并在讲解过程中让学生理解教师问题是怎样提出的。

2. 一篇新课文,学生自学以后居然没有问题,这本身就是最大的问题。

3. 提出问题等于解决问题的一半,我们要学会提出问题。

4. 提问是学生的“前学习”,收集整理学生的问题才是“最接地气”的备课。

5. 钱老师擅长示弱。但凡要解决问题的时候,钱老师总是把问题交给学生,“大家说说看”“我想先听听你的意见”,把学生推到课堂的前台,这是老师智慧的退让。(和魏书生老师“喜欢商量着来”异曲同工,能学生做的事,老师不做。)

6. 钱老师擅长激发。有难度的问题不是简单告诉,而是“我倒要看看大家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多强”,这样激发了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和上一条的示弱一脉相承,有点像偶像剧中的女主角,因为有弱弱的气质,所以激发男主角生出了怜爱之情(笑哭)。)

7. 钱老师擅长补充。课堂的主体是学生,但是老师的主导作用的不容忽视的,在学生理解障碍处、思维冲突时、感悟关键点……钱老师总是悄悄地以参与者的身份自然巧妙地进行补充,让课堂柳暗花明(有点虚,像是拍马屁,还是要看具体情境)。

8. 钱老师擅长赏识。每当学生通过自己的能力解答出来问题的时候,钱老师总是毫不吝啬地、有理有据(这点非常重要)地夸奖,不断激发学生新的解问动力和智慧。

9. 【以下是钱老师课堂提问大赏】你很会“咬文嚼字”。为什么用“横”字?可以换成别的字吗?

10. 母亲是迎出,宏儿是飞出,能对调吗?……不能对调,这就是用词准确。

11. 生:为什么把杨二嫂叫做豆腐西施?师:是啊,为什么呢?……你怎么知道的?

12. 这恐怕还和后面的某个虚词有点呼应关系,是哪一个呢?找得到吗?

13. 这说明什么?

14. 谁能回答?

15. 我们来想象一下……这样写不行吗?

16. 请大家不要看书,尽量凭记忆来回答。

17. 这样比对着写有什么作用呢?

18. 从哪里可以看出?

19. 为什么特别写出这一点?

20. 这是什么写法?

21. 请同学们说说看,这篇文章是什么文体?

22. 他是抓住了哪一个字来评题目的?

23. 有一句话我特别欣赏,你们猜是哪一句?

24. 这位同学讲得好不好?

25. 她的话里面有一个小小的错误,听出来没有?

26. 谁来告诉大家?

27. 这里的“人”是指什么人?

28. 谁能结合文章背景说说看?

29. 究竟怎么说好?

30. 下课我看有同学在议论,你们议论的结果怎么样?说说看好不好?

31. “我”究竟是个什么形象?

32. “装腔作势”这句话是谁说出口的?

33. 【以下是钱老师课堂表扬大赏】你们看,事实证明了同学们确实是既能提出问题,又能解决问题的,有的问题解决地比老师还好。这说明你们真的成了——(学习的主人)。

34. 好啊!刚学到的知识,这位同学马上就能应用了。

35. 你看她把历史的知识运用到语文课上来了,多聪明啊!我对你们的学习是充满了西信心的。

36. 这个问题大家解决得很号,我特别高兴。我曾经看到杂志上也讨论过这个问题,结论是闰土绝不会偷埋的,理由呢,跟我们这位同学所说是完全一样。这位同学如果写了文章,也可以在杂志上发表了嘛!

37. 你看,我们大家七凑八凑地把一个高级问题给解决了。

38. 是啊,这些问题有相当的难度,我倒要看看大家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多强。

39. 刚才我讲过同学们想得深,在什么问题上想得深?主要表现在不少同学能联系文章的背景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

40. 开门见山,语出不凡!

41. 关于这三个问题,不少同学在自读笔记上谈到了,这说明大家在杜汶泽时已经懂得抓住关键的词句。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