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了王绪溢博士的《数字时代的学与教》以及陈蕾老师主讲的第三模块共读课程,我对自己的教学观有了一定更新。
灵活应用用“同济教学法”,帮助学生提高合作效率。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要创设一个好问题、好任务,以保证小组活动有展开的可能性,这就需要调动教师的学科智慧了。在实施的过程中,最好要确保让所有学生都参与进来,都能有所收获、有所成长。与此同时,学生利用反馈器来回答问题,根据产生的数据来决定下一步的教学决策。如果正确率在30%~70%之间可以采用“同济教学法”,在实际教学中,学生之间相互分享知识的形成过程,确实比只由我来讲述好得多。当学生们之间展开相互教学时,他们的思维方式与表达方式更为接近,更容易被同伴接受,还能够更高程度的参与课程。这样的环节里,教师甚至无需说话,学生们通过彼此相互教学就已经能够澄清概念的核心,达成更好的学习效果。
适时应用“矫正性回馈”,帮助学生调整到正确认知状态。教师的主要任务不是向学生直接呈现知识,而是为发现活动创造机会,制造认知冲突,然后运用矫正性回馈,帮助学生从错误的认知状态调整到正确的认知状态。教学中我们可以应用麻吉星的反馈系统把学生的想法暴露出来,在这个新状态中,想法错误的同学就会产生认知冲突,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在小组讨论中或者同伴分享交流时就会认真听讲、慢慢调适,把自己的想法不断充实,或者调整自己错误的想法。因此,教学中我们要有“挑战性任务”,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适时应用“矫正性反馈”,产生更好的学习效果。
搭建合适的“脚手架”,帮助学生从一个水平提升到另一个新的更高水平。“脚手架”是按照学生智力的“最近发展区”来建立,目的是把学生的学习的能力从一个水平提升到另一个新的更高水平。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之后,技术可以准确地评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应用反馈器,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更及时地、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现有水平,为“脚手架”的搭建提供必要基础,随时随地搭建“脚手架”,推送适合的学习材料,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循序渐进,因材施教。
平时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巧用信息技术搭建适合学生的“脚手架”,借助“同济教学法”,在合作中及时矫正反馈,让学习真正发生,提高课堂学习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