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学习的继续,我跟着陈蕾老师学完了王博士的《数字时代的学与教》第三模块,其中关于合作学习的无要素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让我对自己的教学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文章讲到合作学习的五要素包括:一、正向的相互依赖;二、建立个人与小组的责任心;三、鼓励课堂互动;四、让学生学会人际互动与小组一同工作所需的技能;五、持续改善小组活动程序。并且指出这五大关键要素,实则解答了“教师如何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效率”问题。首先:我认为第一点和第二点是紧密相连的,如果没有建立正向的相互依赖,就很难建立个人与小组的责任心,小组在开展活动前必须进行明显和合理的分工,根据小组成员的基本学情充分发挥每个成员的主观能动性,让每个成员都能积极参与,主动地保质保量地围绕着小组共同的目标完成学习任务,利用同侪学习等方法达到共同进步。在我我们现实的课堂教学中,由于小组分工不明确,分配任务不科学,人员搭配不合理等现象,导致有的组员被边缘化,有的组员个人英雄主义而,没有真正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其次:鼓励课堂互动与反馈重在反馈,而且反馈必须反应出全体成员的共同参与数量和质量,反馈过程中要允许学生出错,鼓励学生大胆试错,帮助学生努力纠错,反馈过程中还给学生话语权,教会学生善于倾听,师生之间以及同伴之间存在高水平的信任,并在有所收获的时候因付出而得到适当的尊重、适当的奖励。第三:关于学生在小组合作的人际互动中所需的技能至关重要,这要求孩子们不仅要有竞争意识,更需要有合作精神,这当中比如认真倾听、积极回应、适当妥协、换位思考、发散思维、沟通理解等等都会成为学生终生受益的人际交流技巧。最后:关于持续改善小组活动程序这一点上,由于有了信息技术的助力,更多更精准的学习数据的产生是不断变并无法完全预计的,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数据的反馈适时调整,改善小组活动的流程。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真正做到以上五要素的话,就不会流于形式,不会让有的小组成员边缘化,也能一定程度上遏制个人英雄主义,而把小组活动开展好更是值得我们每个老师细细推敲,认真打磨的坚持不懈的过程,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