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键词:达成共识
感悟:在阅读《关键对话》这本书的同时,我似乎越来越可以感受到在对话中共识二字的重要性。的确,就像这本书中所说的,与人沟通的目的其实应该以“达成共识”为目标,而反观大多数的争论和沟通不畅,其实都是因为在没有达到共识的情况下,只是进行表达,而沟通的目的不是表达,是使人了解,使人行动。 正如曾经在某一篇文章中看到的那样:组织不同于个人的简单的相加,一个组织的力量可能大于个体之和,也可能小于个体之和。如果任何一个组织无法让组织内的人达成共识,那么这个组织必将一事无成。与此相反,历史上成功的组织,都是在共识机制上有突破性的建树——有一个奇迹在1787年发生在费城——来自美洲大陆的十三州如何在背景迥异的情况下达成共识,制定美利坚合众国宪法,从而开始了一场伟大的国家实验。从这些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共识的重要性。那么自然而然,在对话中共识也有其必要性与不可或缺性,可以说在一场关键对话中只有达到了共识,对话才会有其本身的意义和价值。给我的启示和建议:再进行场关键对话时,一定不能盲目地顾及自己的目的与想法,要站在对方的角度上考虑问题,了解问题。
摘抄:简而言之,在对对方的观点做出响应时,你只需牢记“赞同-补充-比较”三部曲即可。赞同对方看法时应明确表示观点一致,对方看法有遗漏时积极做出补充,和对方看法不同时努力进行比较。记住,你的对话目的不是把差异点变成争执的火药桶。
2.关键词:学会记录
感悟:南宋时期的诗人陆游曾经在诗中写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想修改一下这两句诗的含义,将其应用在关键对话中。在关键对话中,一般来说,你能够获得的终究是对方的想法和观点;进行的终究不过是双方思想的碰撞与交流,而人的大脑也并不是万能的,记忆力也不是永久的。所以对于一场重要的关键对话来说,我们不仅仅是交流与倾听,更重要的是应该在对话结束之后,将重要的内容记录下来,记录下来的东西才不会轻易被遗忘。不妨试想一下,某一天你结束了一场关键对话,而你从中接收了许多重要信息,获得了许多知识和感悟。你信誓旦旦的告诉自己,一定要将其应用。而事实上不过是两天之后,你已经有些模糊不清了,一周之后你已经将当时的誓言扔到九霄云外不管不顾了。记录可以延长关键对话的保质期,让它的意义发酵的更加香醇,更加甜美。给我带来的启示:要学会去总结,从关键对话中提取自认为对自己有用的信息摘抄记录下来,充分利用其价值与意义。
摘抄:正所谓写下的东西不会忘,千万不要想当然地认为自己能记住所有的重要安排。经历过了关键对话的千辛万苦,不要因为对你的记忆力过度自信而使前面的努力功亏一篑。
3.关键词:明确任务
感悟:在当今时代“保护环境,人人有责”这样的俗语似乎家喻户晓。但是人人有责在关键对话中需要分配任务时却并不一定适用。与此同时,也有一句老话叫做:“人人有责便等于没人负责。”可能是在人类身体中潜伏了几百上千年的惰性基因所致,在遇到完成比较困难的事件时,我们总会选择退缩,不敢前进,不愿向复杂多迈进一步,总觉得避而远之,保持距离才是正道。在关键对话中如果需要分配任务,如果不把任务明确到每个行动者,你的决策很有可能会落到无人执行的下场。企业家霍华德·休斯曾指派一队工程师设计建造全球第一辆蒸汽动力汽车,在分享这个用开水运转汽车的梦想时,他根本没有做出任何具体而明确的任务指示。经过几年的努力,工程师们终于成功制造出了一辆原型车。但是再询问下得知这辆车遇到车祸时乘客会像龙虾一样被开水煮沸,休斯对他们的工作感到很愤怒,下令让人把整个车辆拆成了碎片,而这个伟大又荒唐的项目就这样无果而终。究其原因,其实就是因为任务分配不明确,而导致结果的缺憾与不完美。给我的启示:如果说需要分配任务的时候,一定要明确到事,明确到人,不要简简单单,随随便便。
摘抄:你必须明确说明要完成的具体任务。对期望的描述越模糊,导致的结果就越有可能令人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