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教学模式都是教师讲为主,学生被动听,当然也有个别学生回答问题,但是对大部分学生来说是没有经过思考的。通过学习《数字时代学与教》,我慢慢体会到只有“生成的课堂”才能发挥全班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怎样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路径离不开课前预设。所以,课前钻研教材,把握学情,以问题为导向来设计教学策略,应当作为课堂教学的起点。但预设只能作为起点,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以学定教,顺学而导,才能让课堂衍生出不一样的精彩。
就以《物体的测量》为例,在了解测量物体高度特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将兴趣转化为探究动力,从而发现测量方法的规律,产生实物测量的的探究兴趣。好教材源自于课堂生成。一节能带给教师成就感的课往往是在课堂上产生了不在预设范围内的新问题,和学生在解决这些新问题时所采用的新思维。比如测量物体高度,这个物体没法直接测量,用什么方法测量让学生通过预习预测用到的工具。在测量过程中,让学生通过团队合作完成用标杆作为参照物测量还是用镜子的反射原理测量,或者用更简洁其他方式来解决问题都可以。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中通过自己的思考团队合作的过程解决了问题,每个孩子都参与其中,阳光的笑容呈现在学生脸上,让我们看到什么是收获的笑容。原本复杂的实践课程在实地操作中启动了孩子们的思考,就变得生动活泼甚至简单。让学生体会到解决问题的快乐,也让学生通过思考衍生出其他方法解决问题。提高了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思考更深入。这样的课堂生成都在预设之外,收获预设之外的教学效果。
动态生成,能让课堂更精彩!今后,我要转变观念,为学生创造更多能够深度参与而并非被动接受的课堂,为他们创造出更多能使其沉浸思考、合作互助、培养思考力、探究力的好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