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写作研修班

在生活化写作与工具性写作之间

生活化写作:强调“我在”/“在我”,写作首先要肯定生活

课堂中的举手发言:主动的人有机会,不主动的人永远没有机会——每个人都要举手表达,尊重每一个孩子的能力;知道什么说什么,而不是看你需要什么;教育要解决我是谁、成为谁,让孩子学会为世界创造什么

在“小世界”中千姿百态:写作记录下细节、各种各样的生命体验。

写作的三个形式:日记体、流水账、杂记本

教师要想得快,说得慢,具有整体性思考的能力(面向全体、有历史感、评价为了学生更好地成长,可以暂停/延迟评判/谨慎评判)

写作要有思考,不能为了写作而写作;反复操练,使文章更有味道;

从思维的漫步到:第一思维:想什么都要努力想到底

课堂专注力:可以以十分钟为单位调整

话语鼓励学生:你已经很努力了,老师能看到。你如果坚持下去,未来会不可限量。

有意思的聚焦中寻找有价值的主题

把生活叙事转为行动研究,不要写的很琐碎、详细的生活叙事,写作跟工作相关,有很长的目的和数据,有实践的过程。

要把研究始终放在写作之前,研究是为教育发展服务的。研究的成果成为写作的对象。

用“目的论”引领自己的写作生涯。写教育自传,工具性书籍:有专题,有系列的思考。——写作框架的搭建

灌溉一棵树,把目标变小,聚焦要深,目标变现。不管别人怎么看,先建一所自己家的小房子。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