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读到关于孩子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培养的问题,觉得特别有用,在此,跟广大简友分享如下。
作者给出了十条经验,我想做一些摘录,并表达一下自己的理解。
第一,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根据成就动机理论,问题的难度系数为50%的时候,挑战性和胜任力同在,最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这个理论告诉我们,在对孩子布置作业、下达任务的时候,要选择适合于孩子年龄特征、认知程度、背景知识、经验结构等可接受的任务时,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啊!)
第二,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根据耶克斯—多德森定律,最佳的动机水平与作业难度密切相关。对于简单的任务,尽量让学生集中注意力、紧张一些;对于复杂困难的任务,则尽量创造轻松自由的氛围。(当我们出考题、安排孩子任务的时候,要创造适合于作业难度的相应氛围。如此看来,孩子内心是那么的敏感细微,需要教育工作者仔细研究、沟通。)
第三,充分利用反馈信息,给予恰当的评价。一方面可以调整学习活动,另一方面可以增强学习动机。不恰当评定会有消极的作用,使学生过分关注结果,抑制内在动机,因此,在评价时应该注意用评价表示进步的快慢,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加上恰当的评语。(我想,这一条建议反映了因材施教、量体裁衣的原则吧!简单来说,我们在给孩子下作文评语的时候,肯定是不尽相同的,所以,给孩子中肯的评价是一个睿智的父母、智慧的老师应当全面深入考虑的。)
第四,妥善进行奖惩,维护内部学习动机。奖励能激发动机,惩罚则不能;滥用外部奖励会破坏内部动机,奖惩影响成就目标的形成。表扬应该针对学生的具体行为,而不是整个人,态度要真诚,要强调学生的努力。(如果奖励,奖励什么?多久奖励一次?给多大的奖励?如何惩罚?什么情况下给予惩罚?……这些尺度,需要教工作者拿捏准确,不能滥用奖惩措施。)
第五,合理设置课堂环境,妥善处理竞争与合作。(充满正能量的课堂氛围,能积极带动孩子们向上向善。引导孩子为了集体荣誉而战,为了个人的进步而努力,不能过于横向比较,多纵向比较。)
第六,坚持以内部动机作用为主,外部动机作用为辅。(内因是促进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要通过多种形式激发孩子内在的动力,循序渐进地引发孩子产生更加合理积极的学习理念。)
第七,适当地进行归因训练,促使学生努力学习。指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成败归因,有时候积极比正确更重要,尤其是差生,要引导其将失败归于不够努力,而不是能力不足。(少为失败找借口,多为失败找原因,积极克服不良的习惯和想法,为了目标付出行动。)
第八,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每个孩子的先天禀赋、知识储备、生活环境、理念认知不尽相同,因此,教育他们的时候,细心观察,有针对性地差异化地对待,跟他们一起制定适合于自己的发展规划与方案。)
第九,注意内外部动机的相互补充,相辅相成。(无论出于哪一种动机,我们都要处理好两种动机的相互关系,使之共同作用于自己发展进步。)
第十,加强自我效能感。引起和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为此,要做好直接经验训练、间接经验训练、说服教育。(自我效能感是指人们在进行某一活动之前,对自己能否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 注重在事上磨炼孩子,多让孩子经历一些事,根据某一件事、某一个人、某一个场景等,来跟孩子深入讨论、沟通思想,激发其正确的理念和积极向上的学习动机。)
激发孩子的学习动机是一项慢工作,需要多点时间、多点耐心。我们一旦成功引发动机,孩子的内驱力、天赋、能量将得到淋漓尽致地发挥,进而促成其学业、事业、人生的胜利。
加油吧,孩子!加油吧,父母和老师们!研究并试图有效激发孩子的学习动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