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核心素养与学科实践
二、素养导向的教学设计
三、整本书阅读与跨学科学习
四、幼小衔接的四个重点
一、核心素养与学科实践
坚持素养导向。围绕“为什么教”和“为谁教”,深刻理解课程育人价值,落实育人为本理念。准确把握课程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明确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的素养要求,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设定教学目标,改革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到具体教育教学活动中。
强化学科实践。注重“做中学”,引导学生参与学科探究活动,经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建构知识、运用知识的过程,体会学科思想方法。加强知识学习与学生经验、现实生活、社会实践之间的联系,注重真实情境的创设,增强学生认识真实世界、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
推进综合学习。整体理解与把握学习目标,注重知识学习与价值教育有机融合,发挥每一个教学活动多方面的育人价值。探索大单元教学,积极开展主题化、项目式学习等综合性教学活动,促进学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加强知识间的内在关联,促进知识结构化。
落实因材施教。创设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环境,凸显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开展差异化教学,加强个别化指导,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引导学生明确目标、自主规划与自我监控,提高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能力,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发挥新技术的优势,探索线上线下深度融合,服务个性化学习。
素养导向:从知识本位向育人本位转变。
学科实践:注重真实情境中的“做中学”
综合学习:促进知识结构化。
因材施教:关注个体差异,满足多样化需求。
二、素养导向的教学设计
义务教育各科课程标准都以核心素养为纲,加强了内容的结构化,分别以大概念、大观念、大主题、大任务组织教学内容。
学习任务群落实核心素养、引领教学变革形成结构化内容与教学体系改变分析型教学模式。统筹工具价值和人文价值;统筹学科逻辑、学习逻辑和生活逻辑,兼顾连续性、顺序性和整合性(课程组织原则),兼顾“课”、“课题”和“单元”(课程底层结构),设置学习任务群,形成结构化内容体系,落实核心素养;突出情境性、实践性、综合性
;突出内容整合、读整本书、跨学科学习;贯通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
认识同时包括着分解和连接、分析和综合。我们的文明从而我们的教育注重分解而忽视连接,注重分析而忽视综合。
帕斯卡早已提出进行连接的要求,今天应把它们引入我们的任何教育之中,从小学教育开始:“……我认为不认识整体就不可能认识部分,同样地,不特别认识各个部分也不可能认识整体。”
------《复杂性理论与教育问题》埃德加·莫兰著
语文学习任务群落实到课堂的中心环节是单元整体设计,单元整体设计的关键是发挥学习任务的载体功能,设计好真实情境中的学习任务。
以学习任务为载体的单元教学设计,需要教师根据单元内容和教学目标,统筹考虑单元的多种元素、多重教育价值,整体设计单元学习情境和学习任务,设计连贯的教学活动,并分段、分课有序实施。
素养导向,主题统领,纲举目张,整体思维,统筹设计,发挥大单元教学的优势。超越了知识点主导教学,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情境以生活为基础,激活学生的生活积累、生活体验、生活经验,努力建立学习内容、生活、学生之间的联系,让学习发生在真实的生活世界之中。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学习,学生的学习成为真实生活中的语言行动。
语文大单元设计追求深度学习、创造性学习。任务设计综合运用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多种学习方式,设计单元学习的大任务和连贯的学习过程,改变单篇文本支离破碎的分析、单个知识点逐一反复训练的教学方式。
三、整本书阅读与跨学科学习
组织实施“跨学科学习”,不管是选择主题内容还是选择学习方式和评价方式,都应该考虑语文跨学科学习特有的价值,从语文新标准对“跨学科学习”的要求出发,“注重课程内容与生活、与其他学科的联系,注重听说读写的整合,促进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
特别应该重视通过语文跨学科学习让学生认识完整的现实世界,让学生参与真实的社会生活,让学生经历解决复杂问题的过程。
五、幼小衔接的四个重点
幼小衔接:遵循规律,减缓坡,度降低难度,讲究方法。
识字与写字:控制总量,识写分开基本字表,先认先写多种方法,在用中学学习梳理与独立识字
汉语有别于所了解的其他任何语言。
汉语是一个音节对应一个概念。
语法的主要特点是词序与意合。也就是说,不是靠语音的变化来连接音节,词与词之间的联系靠的是词序和意义上的联系,词的形式不变,不像英文,词的形式变了。
------洪堡特:《论人类语言结构的差异及其对人类精神发展的影响》
汉字表现了先民对世界的认识。学习汉字的过程也是认识世界的过程,在生活中认识汉字,更有助于领悟祖国语言文字丰富的文化内涵。
汉字是智慧而又富有诗意的文字,具有无限的创造力。学习汉字的过程,应该成为发展思维的过程、审美的过程、激发创造力的过程。
用智慧的祖国语言文字去培养学生的智慧。用智慧的教学方法指导学生学习智慧的语言。
汉语拼音要控制难度,降低要求重视情境,关注交际。
汉语拼音,不要求直呼音节、辅助阅读、默写,不要求用音节代替汉字写作。
教学实践中应善于用好情境图,把汉语拼音学习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语言经验联系起来,把学习汉语拼音与学习汉字、学说普通话联系起来。利用生活中各种标牌、票证、媒体等鲜活资源学习,在日常口语交际、课堂上的朗读与对话等真实的情境中学习,在用汉语拼音帮助正音、帮助纠正方音等用拼音的过程中学习,改变反复机械地就拼音学拼音的方法。
诵读:重在兴趣,培养语感脍炙人口,朗朗上口日积月累,熟读成诵
写话:定位写话,说写互动激发兴趣,想说想写以说引写,能说会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