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帆齐微课
美国斯坦福大学教育系教授威廉·戴蒙著写的《目标感》一书,是一本非常有价值的书。
书中讲到“父母带给孩子的影响往往是深而广的”这句话非常有智慧,读来很受启发。
但是我们该怎么做呢?
上一篇文章说了5方面原因,接着往下说。
介绍孩子认识生活中的导师
现在很多小孩子对理财感兴趣,过年拿了压岁钱想要理财,我们可以找一找朋友圈子中有没有研究股票、基金的专业人士,让他们跟孩子一块儿聊一聊。这时候,聚会中孩子跟大人就可以聊天了,而不是大人聚在一堆,孩子聚在一堆。
孩子凑在一起容易玩游戏,大人凑在一起就只聊大人的话题,我们要刻意创造机会让大人跟孩子聊聊天,这时候他会在生活中找到各方面的导师。
鼓励创业精神
创业精神不仅仅被用来做企业,如果你做了一个非营利机构,你当了公务员,去完成一大堆事,这都是创业的行为。创业精神是需要从小不断培养的。
培养积极的人生观
什么叫积极的人生观?《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一书里准确定义了什么叫积极,什么叫消极。
假如你在家里的口头禅是“真倒霉,我真倒霉”,这就是一个消极的人生观。
如果我们在家里能尝试把“我真倒霉”变成“哎呀,我真幸运呢”,就变成了积极的人生观。
你出门时,假如有一个花盆砸下来,砸在你的肩膀上,你可以说:“我真幸运,没有砸中头。”那要真砸中头了怎么办?那就别说话了,都已经砸中头了。只要你还能说话,那就是还不错,很幸运没砸中。
当你能够有这么一点积极乐观的心态时,要把它传递给孩子。生活中总会有好事发生,也会有坏事发生,好坏其实在于我们自己的解读,在于你怎么看待这件事情。所以,积极的人生观很重要。
从责任中获得力量
即使是小小的孩子,我们也可以给他一些责任,也可以让他做一些事。
比如说在家里洗碗,我们要安排孩子,并且要观察他(她)在洗碗的过程中表现如何?对她表现好的时候要表扬,不好的时候也要提出来。
以上这些步骤,就是作者在在家庭里培养有目标感的孩子的具体做法。大家可以回去尝试一下,它不需要按照“一、二、三、四”的顺序来进行,我们可以每件事都做,逐渐地,你会发现这就是生活。
所谓的培养有目标感的孩子,就是我们家在过着积极、健康的生活,孩子觉得有意义、很幸福、有话题可讨论,还能学到很多东西。
作为孩子的家长,有没有可能根本就不听书?当然有可能,父母有家庭暴力,不学无术,甚至根本就不呵护自己的孩子。
作者在最后一章,写得非常好。他说:虽然我们认为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家长很重要,但是我们要相信一件事,更广阔的社会才是起决定作用的因素。
刚看到这一章时觉得不理解,觉得这跟前面的内容“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深远的”相矛盾。但实际我们这些60年代的人,更有60年代的味道;同样,70年代的人更有70年代的志向;80年代的人更有80年代的特征。
不可否认,社会大环境对于孩子的影响其实是非常大的。因此,我们每一个人不仅仅要管好自己的孩子,还应该为其他的孩子做很多事情,想办法去创造更具有目标感的社会氛围,让所有的孩子都能够受益。
作者说,这不是一个乌托邦的、虚幻的想法,这是个人和组织都可以做的事情。虽然你是个体,但你也可以关怀朋友圈里的孩子;如果你是一个组织,那你就可以做一些社区的设计。
我们可以为其他孩子进行生活的辅导。“易子而教”的道理就是我们不会像他爸爸妈妈一样焦虑地追在孩子后边呵斥他,不停地把他手里东西拿下来,说不要干这个、不要干那个。
我们也可以展现有目标的积极愿景。如果我们每一个成年人能在社会上展示有目标的积极愿景,在社区中带着大家一块儿来做有意义的事情,那么社区里的孩子就会被影响。
(待续)
22年度写作营第165篇,1464字,累计214908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