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青少年的中国文化课》19~20节

李清照:东方女性美的典范

在一层层军事失败的愁云惨雾中,中国出现了一批极其优秀的战乱诗人。

战乱诗人未必是粗粝的男子,就连最柔婉的李清照,也算得上是其中一员。因为她写出了一个典雅女子在经历家破人亡、离乱逃难时的心灵感受。

作为一个女性,李清照所遭遇的“战乱”与家庭亲情直接相连。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威戚。乍暖还寒时候,最练三杯两盖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将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富

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第一项文化特性:一切世间谣传,看起来黑云森森,其实从文化的眼光来看都只是瞬间烟尘。因此,文化人千万不要为悠悠之口而心神不宁。

第二项文化特性:文化的最终声誉在于作品。即便是在混乱和沮丧中,也能提炼出第一流的审美范型,传之永恒。

堂堂男子汉

如果说,李清照是战乱时代弱者的美学典型,那么陆游、辛弃疾就是战乱时代强者的美学典型。

强者的美学典型,并不一定是实际上的强者。陆游和辛弃疾没有资源、没有机会、没有身份,因此饥渴地向往着远方的沙场,动情地想象着疾驰的战马,焦急地关注着自己的鬓发,反复地擦拭着自己的眼泪。这就构成了一种如醉如梦的精神欲望,吸引了天下一切近似的心理流向,终于变成了美学典型。强者的美学典型比实际上的强者更有号召力,更有感应面,更有造型美。

可见,一种真正美学典型的出现,与当时产生的历史环境已经脱离,变成了一种超越时空的心理笼罩,俘获着一批批有相同心理结构的人。

在失败主义的气氛下,好像中国人已习惯于逆来顺受。但是,我们从李清照、陆游、辛弃疾笔下知道,事实并非如此。就连弱者美学典型李清照,也发出过“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这样英雄主义的心声。

这也是中国文化在宋代发出的重要信号。

文天祥是宋代文化的终结者。他是状元、学者、宰相,以誓死不屈的实际行动,展示了宋代文化的人格力量。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