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习语言时大致上要经过如下几个过程,即听音、辩音、观察、模仿、练习、运用。从婴幼儿的语言习得过程来对照外语学习的.阶段,最先掌握的是听,听懂领会理解他人的语言;其次是说的能力,在听懂领会理解他人的语言的基础上表达自己的感受、看法和想法。
(1)听的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播放某一语句或某一词汇让学生仔细听,目的是让学生集体或个别模仿,重在训练准确、地道的语音和语调;在教学对话时,教师要全身心地进入角色,尽量现身说法使学生仿佛置身于实际情景中,从而使学生听懂理解会话语句的含义。
在英语学习启蒙阶段,学生不易听懂教师的课堂用语,这时,教师可以用“TPR"(Total Physical Response)来帮助学生:如在说到“Stand up”(起立)“Sit down”(坐下)时,可以用手语或肢体语言来表示(手语向上是起立,手语向下是坐下);又如在学生回答完一个问题或做完一个操练,教师可边说“Good”边伸出大拇指,如果特别好的说“Wonderful”,用两只大拇指边说边做,使学生理解、听懂含义;不但要让学生多听教师的语言,更重要的是还要用心倾听他人的发言。
课堂教学过程是学生英语交际的主要场合,在这当中有很多听的机会,小学中段学生有意注意较弱,控制时间较短,在听较为单调的词汇、句型时容易走神,因此,在个别学生发言时,教师必须做出明确要求:即认真倾听同学发言,找发音错误并纠正。
(2)说的能力的培养。说英语对于小学生而言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尝试着说英语的时候,教师要引导遵循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循序渐进,不能任意拔高,增加学生说的恐惧感。模仿说是说的起点,教师应重视学生的模仿说。通过大量的模仿说,使学生的舌头不再僵硬,语音准确,语调不再别扭。这是降低说话难度方法之一,也是说的能力中最为低层次的能力,因为它只停留在单纯的模读、模说、机械重复,机械识记的阶段,并没有完全进入交际语言的程度。
在教学实际中,大部分孩子能把教材中的词汇、句子、歌曲甚至是短文一字不漏的读或是背下来,但是一旦进入真正的交流状态,便显得不知所措,无言以对,这样的孩子不是真正会“说”英语的孩子。
因此教师要利用课内外的一切机会,尽量用英语与孩子交流,引导他们用学过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或是交流信息。从简单的问候"Hello! Good morning!到复杂的“What colour do you like? What's your favourite food?”引导学生用英语思维,用学到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努力成为真正会“说”英语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