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级生科一班辛瑞曈
总体要求:针对自己反复出现的学习问题(如拖延症、不会提问等),根据课程的相关内容,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形成并检验自己的问题应对原则。按要求回答以下问题,展示自己能够完成“界定问题→分析原因→形成原则→检验原则→遵循”这一原则导向型学习流程,进而实现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
(1)我反复出现的学习问题是什么?(作答要求:选一个自己的反复出现的学习问题,如拖延症、不会提问、不会批判性思考等,详细展示)
我反复出现的学习问题是拖延症。拖延症是我在学习过程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每当我面对任务或学习时,我总是拖延起始时间,沉迷于手机、电脑等娱乐活动,不愿意立即着手。这导致了我完成任务或学习的时间被推迟,产生了焦虑和压力,增加了自己的精神内耗。晚上想通过熬夜来弥补,但是效率十分低下。于是陷入了一个“拖延——精神内耗——疲惫——拖延”的恶性循环。
(2)针对我的上述学习问题,基于课程知识,我形成了什么原则?(作答要求:基于课程知识,找到自己学习问题产生的原因,并形成应对原则;脱离课程知识分析原因意味着缺少理论支撑)
根据课程的相关内容,我意识到拖延症的产生原因可能是1)对学习任务的无效规划和管理。2)缺乏学习的动力,无法刺激及时行动。因此,我决定采取以下原则来克服拖延症:
原则1——如果不知道什么时候应该干什么,那就自己规定自己干什么。
我制定了每天的学习计划和时间表,为每个任务预定特定的时间段。我使用时间管理工具,如番茄工作法,将学习时间分解为短暂的、有限的时间块,帮助我集中注意力并提高效率。
原则2——面对一个大且难的任务往往会手足无措,所以应该分而治之。
这样做可以避免让整个任务看起来庞大而无法完成,而是将其分解为更可行的部分。我使用滴答清单、番茄钟等任务管理工具来跟踪并优先处理每个子任务,确保每个阶段都能按时完成。
(3)我是怎样检验上述原则的?(作答要求:展示自己检验原则的具体过程,要求有时间、地点和具体的原则,说清楚自己之前的做法和优化后的做法,并说清楚原则检验结果等)
原则1的检验
检验时间:2023年5月7日-5月10日
检验地点:兰州大学校园(教学楼、图书馆、寝室)
检验方法:将每个大块的空闲时间划分为更小的时间段,利用番茄工作法,记录完成的工作量,并与平常进行比较(想学的时候才学习,不想学的时候全在玩),发现效率提高了大约百分之三十。
原则2的检验
检验时间:2023年4月10日-4月13日
检验地点:兰州大学校园(教学楼、图书馆、寝室)
检验方法:因为当时即将要进行一门课程的考试,所以需要制定计划分块复习,比较与之前考前几天集中抱佛脚式复习的成绩,发现有小幅度的提升。
(4)如果原则有效,我还想怎样用上它?如果原则无效,我该做出怎样修订?(作答要求:如果原则有效,要说出下次原则应用的时间、地点和方法;如果原则无效,说出修订后的原则及检验的时间、地点和方法)
原则1有效,因为学习效率确实有明显的提升,而且分块学习的好处在于劳逸结合,减小了连续几个小时学习的疲惫与劳累。
同时,我觉得这样做让自己对时间的控制感得到了提升,尤其是在图书馆的学习效率最高。前一天需要制定大概的计划,但也要根据实际情况和突发状况来相应调整,
原则2有效,因为人总是存在畏难情绪,同时人身上是有惰性的,如果碰到难题总喜欢拖延。通过分解任务,我发现之前的一些难事变得容易起来,同时提升了自己的自信心。
总结
拖延症是我的一生之敌,会让人沉迷于“假努力”和“精神内耗”的不良习惯中。要想缓解拖延症,我检验过并发现有效的原则有两个。
原则1——如果不知道什么时候应该干什么,那就自己规定自己干什么。
原则2——面对一个大且难的任务往往会手足无措,所以应该分而治之。
本文是【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课程作业,作业类型是“原则形成报告”,指导教师为冯虎元、张淑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