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读了威廉·格林的书——《更富有、更睿智、更快乐:世界顶尖投资者是如何在市场和生活中实现双赢的》。书名比较长,书中更是蕴含了很多智慧,不仅仅关于投资,更是生活。
第一:关于阅读和学习。我们都知道阅读和学习的重要性,但很难做到知行合一。书中有一个非常典型的案例,主角是莫尼什·帕伯莱,他从生活在孟买的底层一步步成为拥有巨额资产的成功人士,他给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建议——要懂得向优秀的人学习。
帕伯莱没有一流大学的MBA学位,没有注册金融分析师的资格,也没有在华尔街工作过的经验,但是却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正是因为他愿意向强者学习。书中提到了一则警示性的故事:在一条街的两边各有一家自助加油站,一家通过高质量的服务【例如免费清洗挡风玻璃)】生意兴隆,而另一家只勉强维持经营,假以时日,后一家加油站的客户肯定会转向前一家加油站!帕伯莱对这个错误感到很惊讶,因为在他看来,只需要简单的效仿前一家的策略就可以了,没有比这更容易的事情了。
正如查理·芒格所说:我相信吸取其他人宝贵的经验教训是明智之举,我不相信闭目塞听能梦想成真。优秀的人看到另一个优秀的人时,他会想到对方一定有什么值得自己学习的地方。而故步自封的人看到另一个优秀的人时,会毫不犹豫的马上给出答案,他只是运气更好。
要想成为优秀的人,其实很多人已经给出了方法,我们所需要做的就是正视自己的心态,打开心扉学习别人的长处,并选择可取之处为自己所用!
第二:关于概率——追求高概率,接受低概率。这个世界不存在100%的确定性,但存在大概率,我们能做的是选择大概率,为小概率做好准备。要勇敢面对错误,因为这个世界上本就不存在100%可以预测的事情。
书中我对爱德华·索普的事迹印象深刻。当作者询问索普如何最大限度地提高幸福和成功的概率时,索普以健康和健身为例说明了他的独特方法。他说:从基因方面讲,你得到了一些牌,你可能认为那是个机会,但更重要的是在主动选择中增加概率。
主动选择——包括选择不吸烟、每年体检、及时接种疫苗、定期锻炼等。30多岁时,索普的身体状况很糟糕,慢跑不到四分之一英里就会喘不过气来。后来他开始每周跑一英里,并逐步增加跑步里程,直到跑完了21次马拉松比赛。在那以后,他每周见两次健身教练,抽出四天每天不行3英里。当有人建议他骑自行车时,索普仔细搜索了“每一亿乘客骑行里程的死亡人数”后,认为这一运动的风险太高,因此放弃了骑自行车健身。
因为行车死亡概率高,就放弃,这可能让很多人觉得荒唐,但优势就是在一点点微小的积累下增加的。单独看每件事增加1%的胜率好像意义不大,如果你全部做了,那么就增加了你10%甚至更多的胜率。
第三:关于不求极致,才能长久。我们经常给自己订一个长期且巨大的目前,比如一年要读多少本书,又或者一个月要减重多少,但多数人往往完不成,因为太笼统的目标既给了自己逃避的空间,也很容易让自己被巨大的目标吓到。拿读书来说,让自己每天睡前读10页或者20页书,显然比一年读20本书更容易完成。
书中汤姆·盖纳分享了自己养成跑步习惯的方法。他曾经是非常讨厌跑步的人,直到有一次看到了一篇跑步相关的文章,文章中列出了一个为期28天的计划,计划设计的非常巧妙,很吸引人,因此他决定尝试一下。在第一周,他按照要求每天最多跑5分钟;在第二周,他每天跑10分钟;第三周,他每天跑15分钟;第四周,他每天跑20分钟。这时候,他已经养成了一种全新的习惯。很多年过去了,他仍然每周跑步5次,当习惯了一件事,就不会再觉得他很难。
其实很多事情都是一样,先养成习惯,在逐步增加效果,是更好的选择。巴菲特曾说:人在到达一定年龄前会低估习惯的重要性,他们也会低估在45岁或50岁时改变习惯的难度,以及年轻时养成正确习惯的重要性。总想着一步到位,大多时候都成了半途而废。
很多事情都是这样,你看一本书和不看书的人,不会有太大的差别,你学习,别人玩,一两天,甚至一两个月也不会有什么区别,但这些微小的优势按年去积攒,最后就会成为巨大的差异。我们应该从小处着眼,奉行积微成著、持续改善的哲学。忘记完美,专注于进步,点滴积累,积少成多。
这本关于投资的书,还讲了很多人生的道理,钱很重要,但它不是富足生活的根本要素,更富有、更睿智最终的目的是更快乐。在财富之外,我们还要感受生活,懂得取舍,做自己想做的事,别为做喜欢的事感到愧疚,无法改变事情的结果时,要改变我们看待事情的态度。以什么样的态度面对人生,是我们自己可以把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