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共读《心智觉醒》|痛苦不是来折磨你的,是来渡你的!

共读《能力陷阱》第5天

今天读《心智觉醒》“面对痛苦的转化与不介意”,突然被戳中:很多人把痛苦当成“劫难”——

失恋了就否定自己,工作不顺就陷入内耗,生病时更是怨天尤人,却没有发现:

痛苦从来不是来拖垮你的,而是来给你“送礼物”、“指方向”的。当你学会“转化痛苦”甚至“不介意境遇”,反而能在低谷里开出花来。

一、3个观点看懂痛苦的“另一面”

观点1:痛苦不是“包袱”,是帮你觉醒的“礼物”

总有人觉得“痛苦就是不幸”,却没发现:失恋让你学会“爱不是控制”,失业让你看清“真正想要的职业”,被否定让你找到“要提升的短板”。

就像《西部世界》里说的“没有痛苦,就不会有意识的觉醒”,痛苦是把你推向成熟的“催化剂”,你越敢直面,越能拆出背后的成长礼物。

观点2:逃避痛苦会陷入“循环”,转化痛苦才能“破局”

很多人遇到相似的痛苦反复内耗:工作不顺就辞职,换了新工作又因“看不惯同事”再辞职;亲密关系出问题就分手,下一段还是因“控制欲”吵架。

其实这是痛苦在“反复送礼物”,你不接,它就换种形式再来。只有主动转化(比如问自己——“这痛苦想要教会我什么”),才能跳出循环。

观点3:面对痛苦的最高境界——不介意“好与坏”,反而能从根上化解痛苦

我们总把“生病”、“失去”这些当成“坏的”,把“顺利”、“得到”这些当成“好的”,一旦事与愿违就痛苦。

但人生本就没有永恒的“好”与“坏”:加班看似“坏”,却可能帮你积累核心能力;生病看似“坏”,却让你学会慢下来爱自己。当你不介意境遇的好与坏,反而能获得无条件的平静。

二、3个生活案例,学了就能用,把痛苦变成“成长契机”

案例1:失恋后陷入自我否定——用“礼物提问法”拆痛苦

有会员失恋后总想“是不是我不够好”,每天失眠焦虑。

用“转化法”调整:

- 问自己:“如果这份失恋是礼物,它想告诉我什么?”

- 列出“痛苦背后的启发”:

他总逃避我的强势→我有控制欲,没真正听他需求;

我把“我想要”当成“他想要”→爱不是强加,是理解。

- 3个月后,她学会了平等沟通,在恋爱时不再焦虑,反而收获了健康的亲密关系。

用法:遇到痛苦时,不妨问问自己“这个痛苦是份什么礼物?”,把想到的点写下来——哪怕只写1条,也能从“内耗”转向“成长”。

案例2:工作总遇“糟心事”循环——用“根源拆解法”破局

有人换了3份工作,都因“看不惯同事敷衍”辞职,陷入“辞职→找工作→不满→再辞职”的循环。

用“转化法”调整:

- 问自己:“为什么每次都因同一类事痛苦?”

→发现自己有“必须按我标准来”的执念。

- 用“新观念替换”:同事有自己的工作节奏,只要不影响结果,不必强求一致;

我能做的是做好自己的事,而不是改变别人。

- 再换工作后,不再因同事习惯内耗,反而专注提升能力,半年就被提拔为组长。

用法:

如果同类型痛苦反复出现,就写“痛苦循环记录”(场景+情绪+触发点),找到背后的执念,用“更灵活的想法”替换。

案例3:生病后的焦虑烦躁——用“不贴标签法”获得平静

有人确诊慢性胃炎后,总会报怨“为什么是我”,吃不好睡不好,病情反而加重了。

用“不介意法”调整:

- 不给“生病”贴“坏”标签:告诉自己“生病是身体提醒我该调整作息了,不是惩罚”。

- 把治疗当做“普通日常”:按时吃药、清淡饮食,不纠结“啥时能好”,该看书看书,该散步散步。

- 1个月后,焦虑感消失了,复查时指标也明显好转,连医生都夸她“心态好恢复快”。

用法:遇到“不好的事”时,不说“真倒霉”,改说“这是人生的一段新体验”——不抗拒,不评判,只专注“当下该做什么”。


三、今日小行动,把痛苦变成“成长燃料”

选一件让自己痛苦的事,选1种方法试试:

1. 如果是刚遇到痛苦:用“礼物提问法”写1条“痛苦可能带来的启发”;

2. 如果是反复遇到同类型的痛苦:写“痛苦循环记录”,找出背后的执念;

3. 如果是因为“坏境遇”的焦虑:今天对它说1句“欢迎你,这是我的新体验”。


明天我们继续深挖“不介意”的智慧。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