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段时间,由于疫情,我们社区实行封闭管理。
一天,我们去做第四次核酸检测,现场管理员要求每人都必须下载天马行市民云进行登记。一女中学生由于手机运行速度太慢,一下子下载不了,而管理人员又再三催促,那个女中学生急了就说:“请说人话!”
听到此话,我都有点被冒犯的感觉,而那位管理员还在忙于疏通秩序,等人少时,他才问起女孩:你是哪个中学的?我说的怎么不是人话呢?
女孩并未做出回应,只是专心下载app,那位管理员大叔一下子大发雷霆:我说的不是人话难道说的是驴话?你们老师是怎么教你们的?教你的老师是谁?
当时我都想批评一下那女孩:都上中学了,还未教养,出言不逊,太冒犯人了。
直到今天听到《如何说人话》这本书的音频,我才深感歉意,我们真不懂现在年轻人的表达语言了。
在现在互联网语境下,网友的调侃已经部分消解了“说人话”的冒犯感,而赋予了它另一层“听得懂的话”的内涵。
网上流传的一份“互联网黑话等级测试”说,“领导认为,这次传播要从用户底层逻辑为项目赋能,撬动私域流量,发力资源置换,联动踝部KOL,用矩阵式打法制造可落地的引爆点。请问,领导是什么意思?”
听完题目是不是觉得每一个字都是汉字,但是连起来就是不知所云?再看看选项,就知道上面这段“黑话”用“人话”是怎么说的了:“A.搞点不花钱的路子 B.这回咱玩儿个大的 C.没想好咋做,先说点形而上的 D.没什么意思,他刚刚开了个玩笑”。正确选项是“A.搞点不花钱的路子”,是不是令人哭笑不得?
《如何说人话》的作者杜格尔·杰克逊和珍妮弗·杰克逊是怎么说的——“无论如何,有一样东西是永远忍无可忍的,那就是专业行话。”
这两位作者——杜格尔·杰克逊和珍妮弗·杰克逊,是一对很有创造力和好奇心的夫妇。他们创办了一家备受赞誉的员工体验公司Jaxzyn,致力于让企业成为人们理想的工作场所。他们和百事可乐、诺华、亚马逊等全球企业的长期合作关系。
为了使工作环境更加人性化,他们创造并实践了各种各样的人性化沟通方法,并在实际工作应用中经过重重测试、改进和再测试,最终诞生了《如何说人话》。作者在书中提出了人性化沟通的11项策略、23个技巧和16个案例,可以说,这本书涵盖了关于我们说人话的一切。
怪不得最近有许多吐槽互联网行业不说人话的帖子能时不时地出圈,可见有很多人都对专业行话深恶痛绝。
难怪那个女孩也随口说出了那句行话,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粗俗恶劣,也请那位管理人员消消气。
科技日新月异,我们所处环境也在不断变化,对一些陈旧观念,我们也需与时俱进,进行断舍离,活到老,学到老,以同理心接受新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