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深度学习?
可以从两个层面来理解。
一个是初级层面,是针对教学实践领域的弊端提出来的,是针砭时弊的一种提法。深度学习是针对实践中存在大量的机械学习、死记硬背、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浅层学习现象而提出的。这里的“深度”是指学生的深度学习。我们并不强求教师必须采用某种固定的模式或方法,而是强调,教师要用恰当的方法去引发、促进、提升学生的深度学习。在这个意义上,深度学习是浅层学习的反面,是针砭时弊的。但是,深度学习绝不只停留于这个层面。
深度学习还有另一个层面的内涵,即高级的层面:深度学习并不只是为了促进学生高级认知和高阶思维,而是指向立德树人,指向发展核心素养,指向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因此,深度学习强调动心用情,强调人的价值观培养。每个教师都应该想:我今天的教学会给学生造成什么样的影响?能够让他有善良、正直的品性吗?会让他热爱学习吗?会影响他对未来的积极期待吗?……总之,深度学习的目的是要培养能够“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能够创造美好生活的人,培养生活在社会历史中的、具体的人,而非抽象意义上的有高级认知和高阶思维的偶然个体。
此外,我们的深度学习也与机器的“深度学习”绝不相同。我们所说的深度学习是要激发学生自己的想象力、原创力,培养学生的同情心、敏锐的感受力,提升学生的合作意识、信任感,等等,这是人的深度学习和机器的“深度学习”有根本区别的地方。
综上,我们所说的深度学习,必须满足以下四个要点:
(1)深度学习是指教学中学生的学习而非一般意义上学习者的自学,因而特别强调教师的重要作用,强调教师对学生学习的引导和帮助。
(2)深度学习的内容是有挑战性的人类已有认识成果。也就是说,需要深度加工、深度学习的内容一定是具有挑战性的内容,通常是那些构成一门学科基本结构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而事实性的、技能性的知识通常并不需要深度学习。在这个意义上,深度学习的过程也是帮助学生判断和建构学科基本结构的过程。
(3)深度学习是学生感知觉、思维、情感、意志、价值观全面参与、全身心投入的活动,是其作为学习活动主体的社会活动,而非抽象个体的心理活动。
(4)深度学习指向具体的、社会的人的全面发展,是形成学生核心素养的基本途径。
根据这四个要点,我们给深度学习下了一个定义:“所谓深度学习,就是指在教师引领下,学生围绕着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全身心积极参与、体验成功、获得发展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掌握学科的核心知识,理解学习的过程,把握学科的本质及思想方法,形成积极的内在学习动机、高级的社会性情感、积极的态度、正确的价值观,成为既具独立性、批判性、创造性又有合作精神、基础扎实的优秀的学习者,成为未来社会历史实践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