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是孩子认识世界获取知识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子女在生活中一切言行举止的最早启蒙老师。
影响孩子成绩的主要因素不是学校,而是家庭。家庭教育是人的成长的根部和根本,它是“培根教育”。父母是一面镜子,只有父母与教师养成了良好的教育习惯,您的孩子或学生才能形成良好的习惯。
我在初学家庭教育时,只想着改变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却没有太大效果。后来,我放下了孩子,开始通过读书改变自己。奇怪的是孩子要我给他买书,尽管不是我认为的好书,但是孩子喜欢看,那时他迷上了心理学,甚至还想当一名心理画像师。这或许是读书的作用吧。后来,我一直在探讨读书对孩子和学生的影响。
所以,我把今天的观点定为:读书是开启家庭教育之门的金钥匙。
读书的年龄就该好好读书。读书,被很多家长和孩子仅仅定义为狭义的读书,即读课本,读教辅,读习题。如果读书只是这些,那么学生读的太少了。读书是不能仅限于课堂中的书,而是要扩大视野读对自己有用的或者无用的书,当然不包括毒害孩子的书。
然而,家长也好,孩子也罢,不愿买书,更不愿读书。有些学生说:“我不买,因为买了也不读,即使读了也得不到4分。”这就是当前初中一部分不读书的孩子的理由。
这也难怪,自从考名著以来,读书的学生除了很少部分是喜欢以外,大多数学生是为了考试,而名著阅读分值还不到6分,初中仅仅4分,为了4分要读一本厚厚的名著,太摧残人了。学生宁愿读《十宗罪》都不愿读《红楼梦》《三国演义》。名著阅读成了可有可无的鸡肋。学生的这些思想确实不正确,但是说实在的要让学生读那么大的部头确实难度很大,很多成年人都不一定读过四大名著,如果不是拍成电视剧,这些古典名著还真是“养在深闺人未识”呢。
学生不愿读名著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让学生自己掏钱买书。既然对学生实行两免一补,为什么不给学生配备必要的课标要求的名著呢?哪怕学校统一挑选,家长买单呢。然而,一牵涉到钱,学校领导好像怕惹麻烦,都不愿粘手。老师牵线买书,又怕违犯规定。
读书可以扩大视野,读书可以与名人做心灵的交流,读书可以指导人生,然而明明知道这些好处却不读书。真是遗憾啊!其实,读书也是一种思想激活了另一种思想。
今年暑假,我读了将近十本书。《爱弥儿》《乡土中国》《幸福教师的60个“不”》《教育可以更美好》《杀死一只知更鸟》《追风筝的人》《舍不得看完的中国史》《人性的优点》,这只是读。我还写了四十多篇读书笔记,将近5万字。如果是学生,不说多,一个假期读三四本书就是很大的收获。可是,学生被固有的思想束缚了:假期就是弯道超车,弯道超车就是报补习班,就是背单词刷题。其实,你超车了吗?收获与否只有自己知道。做题是一时的事,而读书是一辈子的事。如果是为了考高分,也要好好阅读,只有大量阅读才是打开美好人生的金钥匙。
当然,作为家长也要给孩子做好榜样。放下手机,拿起书,你的孩子也会关掉电视拿起书。《正面管教》里就提到了处理手机的问题,跟孩子一起亲子共读,陪孩子玩耍都是解决手机的好办法。而对于大一点的孩子,最好还是读书。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让读书成为你终身的财富,让读书把你变成美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