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译文
唐朝的李杰,担任河南尹的时候,有个寡妇状告自己的儿子不孝顺。李杰看着这个儿子并不像是一个不孝顺的人,就对寡妇说:“你男人已经没了,就剩下这一个儿子了。现在你告儿子不孝,这是死罪,你不会后悔么?”
寡妇说:“我这儿子都已经这么不孝顺了,我还有什么好可怜他的。”
李杰说:“既然如此,那你就去买一口棺材来领儿子的尸体吧。”私底下却派人悄悄地跟随着这个寡妇,看看是什么情况。
寡妇离开官府以后,就和一个道士窃窃私语,说“事已经办妥了。”不一会寡妇就带着棺材返回官府了。
李杰就下令逮捕道士,审讯。道士就将事情全盘托出:“我和寡妇私通,这个儿子老是坏事,所以就打算除掉儿子。”
于是李杰直接杖杀了这个倒是,然后将道士的尸体放入棺材。故事出自唐书李杰的传记。
按:资政殿大学士曾孝序曾经在秀州任职。当时有个妇人状告自己继子,邻居是人证。
曾孝序看看这个继子,是个非常柔顺懦弱的人,反倒是这个邻居行为有些不正常。曾孝序问妇人,得知了这个邻居也不是他们的亲戚。于是责备邻居说:“人家母亲告儿子,和你有什么关系。”因为这个事和邻居没有关系,所以就判决继子伺候邻居实施杖刑。听说这个故事的人无不拍手称赞。
原来这个母亲和邻居私通,就是顾忌继子在中间耽误事,于是这才想到状告继子。这个故事出自近代人写的小说。
这邻人和道士差不多,不过道士教唆寡妇状告儿子不孝是死罪,所以李杰才杀了道士。这个邻居教唆妇人状告儿子的罪名不致死,所以只不过是处以杖刑而已。
虽然最后的判决轻重有却别,但是惩罚坏人的心是一样的。
02
原文
唐李杰,为河南尹。有寡妇告其子不孝,杰物色非是,谓寡妇曰:“汝寡居,唯一子,今告之罪至死,得无悔乎?”
妇言:“子无状,宁复惜!”
杰曰:“审如此,可买棺来取儿尸。”因使觇其后。
寡妇出,与一道士语曰:“事了矣。”俄将棺至。
杰即令捕道士,劾问,具服:“与寡妇通,为子所制,故欲除之。”于是杖杀道士,纳于棺。旧出唐书本传。
按:曾孝序资政,知秀州。有妇人讼子,指邻人为证。孝序视其子颇柔懦,而邻人举止不律。问其母,又非亲。乃责邻人曰:“母讼子,安用尔!”为事非涉己,因并与其子杖之。闻者称快。
盖以继母私邻人,而忌其子间之,故致讼。见近时小说。
邻人与道士类矣,然彼教寡妇讼其子以死罪,故杀之;此教继母讼其子罪不至死也,故杖之而已。虽轻重有异,其惩恶一也。觇妇、责邻二事,又见察奸门。
03
补
李杰:李唐官员,颇有政绩,在担任河东道巡察使政绩考核为第一,封武威县子。
曾孝序:北宋官员,拼爹出仕。因为和蔡京政见不合,被贬谪。后来他主管青州,金人不敢进犯。
资政:即资政殿大学士,一般来说都是授予罢职的宰相,偶尔作为荣誉授予其他大臣,简称资政。
04
感
第一个李杰的故事我们也曾经在智囊中提到过,故事在“0459李杰包恢•替孝子绝后患”,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找来看看。包恢的故事和李杰有些类似的。
说来可笑,咱们上个故事说的是什么?“前代长吏专杀之弊也”,说的是核定死刑的权力下放了是一个弊端。今天这个故事,李杰直接就杀了一个道士。他杀了道士咱们还觉得没什么问题。虽然这样,还是支持郑克的说法。
多说一句,第一个寡妇实在是太过狠心了。虎毒还不食子呢,她怎么忍心对自己的儿子下手呢?大多数情况下,女人都会选儿子的。